A20: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工智能解构“武器读心术”
梁君 孙文静
美军研制“读心头盔”
美军试图了解人工智能如何预测行为和意图
美军研究用意念控制武器
  武侠小说中,“人剑合一”常被视为武功的巅峰之境。基于信息体系对抗的现代战争,更追求人与装备的完美结合。路透社报道,美国陆军实验室(ARL)正借助人工智能技术(AI),打造军人与武器“融合”的新境界。

  “剑随心动”

  二战期间,面对德国高速战机,盟军高炮部队拦截效果不佳,美国科学家诺伯特·维纳提出:要击中敌机,必须实现高炮与炮手的“集成”,即让高炮按照炮手手工计算的飞行轨迹,向敌机即将飞临的位置开火。到了高科技时代,各国军方陆续获得自动化武器,反应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自主性更强,但仍需人来介入与操控。换言之,现代战争,让武器“读懂”操作员的意图,决定着胜败。

  目前,美国陆军实验室加紧实施人工智能项目,负责人迈克·拉菲安德拉透露,研究旨在形成武器与操作员之间的“闭合回路”,即通过操作员长期使用武器所产生的大数据,供武器学习,了解操作员行为,然后根据操作员当时大脑的活动状况,理解其想法和意图,对后续可能的行为作出预判,从而为操作员提供智能辅助,提高作战效率。现阶段,研究的突破口集中于如何提前几秒乃至几分钟预判操作员的意图。

  “嵌合体状态”

  训练中,武器操作员通常经历从“一无所知”到“简单了解”再到“熟悉精通”的过程。美国《科学进展》杂志称,美军根据人脑不同区域的活动及各区域间的相互通信,研究战时大脑不同状态的转换规律,尤其是探索大脑如何达到“嵌合体状态”,即大脑多个区域集中完成同一任务。

  美国神经学家让·维特尔指出,“嵌合体状态”无好坏之分,但有适宜与否之分。最好的“嵌合体状态”,就是大脑的正确区域在正确时间内做正确的事,好比顾客(任务)进入餐馆(大脑)后,所有服务员都围绕“让客人坐在干净的桌前点菜就餐”这一任务各司其职:清洁员清理桌子,服务员递上菜单,后厨按照顾客点餐备菜。了解“顾客”和“服务员”之间的联系,是实现“人机合作”的关键。搞清大脑如何通过状态变化来提高认知水平,就能产生“嵌合体状态”。

  “人机合作”

  当然,军人存在个体差异,大脑的同步区域和状态转换方式也不同。通过研究不同个体如何达到最优“嵌合体状态”,美军希望未来的智能武器可对不同操作员加以区分,对其想法和意图实现个性化解读。目前,智能武器达不到这一水平,就如同谷歌邮件可以在撰写过程中智能预测用户下面可能写什么,但这种预测是以大量用户反馈形成的大数据为基础,因而都是通用的固定模式,无法体现用户个性。

  未来神经科学围绕“人机合作”的军事应用,就是要实现武器对操作员的个性化智能辅助,这需要让武器大量学习特定操作员的生理数据。据悉,美军正用核磁共振仪来收集数据,但这些机器太笨重,只能在实验室内使用。因此,必须解决如何在室外尤其战场环境中获取数据的问题。美军称,如果收集和测量生理数据的能力得到增强,就有可能找到大脑信号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读心”,向“作战智能化”迈出关键一步。 梁君 孙文静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9版:读者之声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第ZF02版:中缝12-13
人工智能解构“武器读心术”
“没有美国”,北约将会怎样
导读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A20人工智能解构“武器读心术” 2019-06-17 2 2019年06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