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新民环球/论坛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根廷为何深陷“中等收入陷阱”
倪瑞捷
  早在百年之前,阿根廷的人均国民收入就已排在世界前列;20世纪七十年代,阿根廷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然而,之后阿根廷的经济发展深陷困境,如今又再次面临本币大幅贬值、经济衰退难题。“中等收入陷阱”似乎已成为阿根廷难以打破的“魔咒”。专家认为,政治因素导致的政策急转和缺乏连续性问题,财政纪律废弛、滥发货币导致本币信用破产,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滞后,是阿根廷经济迄今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

  首先,在政治经济层面,阿根廷经常出现左右翼政策“急转”问题,即下届政府完全推翻上届政府的做法,致使其政策缺乏连续性、极端主义盛行。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军政府执政时期,阿根廷政府高度干预经济发展,长期采取进口替代的保护主义发展模式。到了九十年代,又因为政府干预失灵而完全转向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大规模私有化、放松政府监管,这又导致了本土企业破产、金融风险加剧等一系列问题。经济学家巴勃罗·萨尔瓦多表示,阿根廷缺少基于长远发展考虑的经济政策。为了赢得支持率,下届政府往往放大上届政府遗留的问题,采取完全不同的新政,影响了投资大环境,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

  其次,财政纪律废弛导致债务无度扩张,不遵守货币政策纪律导致本币信用破产、长期贬值,经济严重依赖美元。阿根廷长期依赖外债,债务无度扩张导致1982年和2001年爆发两次债务危机。阿根廷常年滥发货币,本币比索汇率大幅波动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由于市场对阿根廷货币缺乏信心,无论是企业还是民众都普遍养成了储蓄美元的习惯。依赖美元与本币贬值相互影响,成了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阿根廷民众在海外储蓄的外汇规模甚至是央行储备的数倍,居民储蓄无法帮助国家增加生产、应对危机,而本币贬值又会带来通货膨胀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再次,在社会层面,阿根廷福利制度改革滞后,没有处理好贫富差距和社会流动性问题。阿根廷社会福利待遇超越发展阶段,既造成公共财政压力巨大,也导致企业雇主负担沉重。社会福利制度的初衷是保障劳工权益,但在阿根廷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并且一旦福利下降又会引发种种社会矛盾。阿根廷合作文化中心政策经济部主任马丁·布尔戈斯表示,阿根廷极端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矛盾,成为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阿根廷天主教大学教授、社会债务问题专家阿古斯丁·萨尔维亚说,阿根廷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对财政、税务、就业、内部市场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 

  倪瑞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美伊博弈继续,海湾局势更趋复杂
阿根廷为何深陷“中等收入陷阱”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论坛A23阿根廷为何深陷“中等收入陷阱” 2019-06-20 2 2019年06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