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这张专辑的曲目选择是多元文化的融合,所以叫Gateways。“门道”是文化的门道。我们在商议到DG曲目时都会考虑到东西方文化的一种对接和交流,文化的交流是人类交流中最重要的,文化的误解是人类的误解,所以用音乐消除误会、沟通世界是最为合理的。
记:这张最新专辑的封面为何要用自行车做道具?代表上海腔调?
余:自行车曾经是上海主要的一种交通工具,这也代表着一种交流互动,DG唱片封面很多人觉得有意思,包括很多外国人,自行车、黄浦江、DG黄标搭配一起,这是一种新老上海、中西元素的融合。
记:专辑中的曲目安排有何深意?
余:每次的曲目都是双方商量的,因为DG有着严苛的艺术标准,第一张专辑是中国作品和俄罗斯作品相兼的形式,这样安排有一定的历史原因。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因为战争原因有大量俄罗斯音乐家来到上海,中国现代音乐的诞生与他们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齐尔品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钢琴比赛,贺绿汀拔得头筹,还有扎哈洛夫、阿隆·阿甫夏洛穆夫、苏石林,大量俄罗斯音乐家来沪培养了中国的音乐人才。今年是上交成立140年,这样的中俄曲目搭配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回望和致敬。
记:如何助推优秀中国原创作品?
余:我们在推动中国作品方面极为用力,《京剧瞬间》《悲喜同源》《咏·别》《白蛇传》《渡》等一系列作品都由上交委约,像《梁祝》《悲喜同源》,列为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的选手必选曲目,让外国人去研究学习和了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所有唱片均在上交音乐厅完成,由原阿巴多的录音师完成。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