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落泪 我们做得不够好
1991年,区楚良就入选国家队,赢得亚洲杯季军和亚运会亚军。之后的职业联赛时代,他曾多次当选赛季最佳守门员,是甲A时代第一批达到生涯高峰的球员。但球迷至今对他的一次流泪印象深刻,那是1997年甲A联赛宏远输给前卫寰岛后,担任主力门将的区楚良当场落泪。
当时区楚良得知宏远提前两轮降级,他没能忍住。实际上,在那个赛季前,就有球队要挖走区楚良,在省里相关领导的坚持下,宏远把他留了下来。但球队的下滑,区楚良早就感受到了。“每支球队都一样,那年宏远有几个方面出现了问题。”谈及当时的情况,区楚良解释,“确实会很遗憾,如果我们做得好一点,宏远就不会降级。”
谈扑点 这是集体的胜利
离开宏远,区楚良披上申花战袍,圆了冠军梦。许多沪上球迷至今对1998年足协杯决赛中他的神奇表现津津乐道——决赛次回合,区楚良扑掉辽宁天润外援哈吉的点球,助申花力克拥有张玉宁、李金羽、曲圣卿等优秀射手的强敌,首度捧起足协杯冠军。那也是区楚良职业生涯赢得的首座奖杯。
回顾20多年前的那次扑点,区楚良笑称已被当作经典案例了。当时若被辽宁天润扳平比分,申花并无必胜把握。不过在他看来,扑出点球绝不是碰运气,“这是策略性游戏。事先做了大量准备。”在时任主帅墨里西的带领下,申花教练组和区楚良一起,对辽宁队的几名射手做了详细研究,因此,面对来势汹汹的哈吉时,门线上的区楚良其实胸有成竹,他的扑救迅速又稳健,对手逆转的希望就此被扑灭。
那一年,夺冠后的申花队员穿上足协杯特制的金色冠军服,回顾这段金色的记忆,区楚良显出大将风范,“这是集体胜利。”
谈世界杯 跃出井底看世界
此后区楚良代表中国队出征2002年世界杯,那也是迄今为止,中国队唯一一次在世界杯决赛舞台亮相。如今2022年世界杯预选赛临近,球迷时常提起那唯一的一次辉煌。回忆那次经历,这位前国门坦言,“因为许多正确的因素汇集到一起。”区楚良指的因素,包括足协、媒体和球迷等对足球的重视,也包含这支队伍的每一名球员,“大家都为球队挖掘出最大的潜力。”
站上世界杯舞台,中国足球的收获是不可替代的。区楚良形容,对很多球员来说世界杯是解开一个谜,“我们第一次与世界强队实打实地对抗,你能看清足球强国是什么样子。”谈及个人出征世界杯最大的收获,区楚良感叹,“说句心里话,当你跳出井底后,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
谈执教 改变要从青训开始
2003年,区楚良成为国内第一位取得国际足联教练培训班资格证书的教练。此后,他在国字号球队辅佐过克劳琛、杜伊、高洪波、卡马乔等多位名帅,其间,他还担任过俱乐部总经理、省队主教练。按理,凭这样的资历,区楚良应该以更鲜亮的身份站在一线教练的岗位上,他却退到二线,埋头青训。
现在,区楚良经常会面对小球员的家长,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顾虑,而与学校合作,让孩子在继续文化课学习的同时接受足球训练,能确保他们即便在通往职业的道路上竞争失败,仍有机会去大学深造,另谋出路。
聊青训话题的时候,区楚良轻松又自信。虽然辛苦,他却乐在其中。
谈退出 尊重儿子的选择
不久前,区楚良的儿子区伟韬作了决定,离开河南建业的预备队,回到华南理工大学继续学业。
子承父业,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话题。当不到19岁的区伟韬披上建业球衣时,关于区家足球后继有人的说法,热烈地围绕着这对父子。“他踢中卫,也可以踢边卫。”从职业角度判断,区楚良认为儿子有机会在建业预备队占据一席之地,“他需要在足球专业技能上得到提升。”为此,刚进大学的区伟韬选择休学,来到河南建业的中牟足球基地报到,之后在青超联赛出场,引来不少关注的目光。
一年多后,区伟韬决定重返校园。“可能心理上他没有完全准备好。也许,他承受了与我有关的压力。”对于儿子的选择,区楚良并没有多少遗憾。在这位父亲眼里,尝试过,努力过,就是无悔的人生,“毕竟孩子大了,应该有自己的选择,要尊重他的决定。”
至于足球,区楚良说,儿子仍参加大学校队,平时也和自己交流很多足球上的事。足球,仍是父子俩的最爱。
本报记者 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