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人民广场地铁站 南京路步行街~~~
人民广场地铁站 南京路步行街~~~
人民广场地铁站 南京路步行街~~~
人民广场地铁站 南京路步行街~~~
人民广场地铁站 南京路步行街~~~
人民广场地铁站 南京路步行街~~~
人民广场地铁站 南京路步行街~~~
人民广场地铁站 南京路步行街~~~
人民广场地铁站 南京路步行街~~~
人民广场地铁站 南京路步行街~~~
人民广场地铁站 南京路步行街~~~
     
2019年07月0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民广场地铁站 南京路步行街
行色匆匆不忘分类 入乡随俗特意“恶补”
李一能
  周一的早高峰时段,人民广场地铁站、南京路步行街等公共场所人流量非常大。8时30分,人民广场地铁站枢纽广场人流涌动,在一个立柱旁安放着两组垃圾桶,边上还有宣传轨交地铁站垃圾分类方式的海报。地铁站这样的公共场所垃圾分为可回收与干垃圾两类。记者在垃圾桶边观察发现,虽然大家形色匆匆,但几乎没有为了赶着上班随意投放的情况,认真之余,也有人“好心办了错事”——只见一位市民喝完豆奶把吸管投入干垃圾桶,把一次性杯子投入可回收垃圾桶,其实没有经过清洗的杯子也属于干垃圾。

  保洁阿姨说,这个站点是全上海每日产生垃圾数量最多的轨交站点,每天最多要处置一百多包,但由于分类比较简单,统一收纳后处置较为容易。一般干垃圾中的塑料袋、餐巾纸占了大部分,而饮料瓶、纸张等可回收垃圾很快就会被人捡掉,唯一的问题是有时候会混进一些湿垃圾,虽然量不算大,但处理起来很麻烦。

  “主要是吃剩下的食物、喝剩下的饮料,直接丢入垃圾桶,弄起来很麻烦,例如饮料我们要先倒入水桶再到厕所处理。”保洁员说,希望大家把食物吃完后再丢包装袋,有时间也去研究一下地铁站的垃圾分类规则,其实并不难。

  在南京路步行街,情况也是类似,分可回收与干垃圾两类。因为开始下雨,使用垃圾桶的路人非常少,一位游客表示,为了入乡随俗,来上海前还特意学了一下垃圾分类,要做到尽善尽美还需要一些时间培育,但是很高兴,能为上海城市美化尽一己之力。

  本报记者 李一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特别报道
   第A11版:特别报道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上海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健康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祝新民晚报创刊90周年专版
   第ZF01版:中缝2-23
   第ZF02版:中缝12-13
垃圾分类今日“大 考” 成绩如何速来“查分”
93岁奶奶成社区榜样 小孙子也懂干湿分类
因地制宜便民优先 垃圾分类不拗造型
行色匆匆不忘分类 入乡随俗特意“恶补”
自觉自愿动作娴熟 分类准确率高达98%
随手分类成为习惯 动迁小区全员参与
严格处罚二次分拣 菜市场不再“老大难”
干湿分离有序回收 外卖餐具杜绝浪费
大雨不减投放热情 垃圾分类不打“折扣”
模型演练趣味竞赛 晨练队伍争当“达人”
田间巡视农户抽查 源头减量变废为宝
新民晚报要闻A04行色匆匆不忘分类 入乡随俗特意“恶补” 2019-07-01 2 2019年07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