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提出,高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应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需求;应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校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如今人工智能专业特别受青睐,恰恰反映了社会的亟需,满足了年轻人的求知意愿。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新兴、交叉、综合性学科专业发展缺乏力度,紧贴市场、适应需求的一批专业未得到充分发展。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反过来也会直接制约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另外还需指出的是,我国高校在专业的管理上比较注重日常的评估、检查,并建立了专业的“红黄牌”制度,而对于上马一个新专业的前置评议却容易“走过场”。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也必然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新学科、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