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方燕华向记者展示了这只“废物利用”制成的垃圾桶。桶为长方体,约三四十厘米高,靠近顶部有个把手,拎起来很轻便。在瓶盖这里,制作者用美工刀将顶端挖去了一部分,开了个大口子。倒完湿垃圾后,方阿姨又在边上的水斗里将桶冲洗了一下,居委干部还贴心地在水斗边放了一把刷子,供大家刷洗。
“前几天看到朋友圈转发用农夫山泉的空桶做湿垃圾桶,其实我们小区去年就开始普及这种自制垃圾桶了。”方阿姨说,小区早在2018年1月1日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去年年底,有位居民发明了这种湿垃圾桶,随后被邻居们争相效仿。
方阿姨说,为了寻找做湿垃圾桶的最佳材质,大家尝试过好几种容器:“一开始用矿泉水的桶,但塑料太薄太软。后来还用过一种油桶,但开口太小,倒垃圾不方便。这种黄酒桶,材质挺括,又有把手,而且开口很大,连果盘都能伸进去倒,大家都说好。”
如今,小区的物业保洁工小吴也学会了制作方法,每当看到居民把这种桶扔掉,他都会捡出来,花几分钟就改造成湿垃圾桶,谁家有需要就可以拿回去。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