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首发
交通事故保险理赔背后,竟潜藏着由“黄牛”、民营鉴定机构和不法律师构成的“地下江湖”。上海警方今天披露,经过近一年调查侦破,12个盘踞本市的“人伤骗保”犯罪团伙被摧毁,125名“人伤黄牛”等犯罪嫌疑人被抓获,案值近亿元。
蹲点医院 物色目标
交通事故处理中,由于理赔环节多、手续复杂,出现了“交通事故理赔中介”,俗称“人伤黄牛”。其中,残疾赔偿金及精神抚慰金在理赔款中占高,且与伤者伤残等级挂钩,于是部分中介动起歪脑筋。
2015年8月,市民王女士骑车时与小客车发生碰撞,左侧髋臼骨折,她在医院碰上自称律师的夏某,对方许诺垫付医药费等服务。王女士图方便,与夏某签订交通事故理赔委托代理协议,约定获赔的保险理赔金中2.5万元归王女士,超出部分归夏某所有。
夏某就是“人伤黄牛”。当年12月,夏某通知王女士去自己办公的地方伤残鉴定,实际是让她拍了张手持证件的正面照。此后,夏某与一家民营鉴定所负责人兼主要鉴定人张某勾结,认定王女士左下肢活动受限,构成十级伤残,并出具虚假鉴定意见书。夏某又找到律师钱某作为王女士的诉讼代理人,以伪造民事诉状起诉肇事司机和保险公司,要求赔付医疗费等,还用那张伤残等级虚高的鉴定意见书,要求额外赔付残疾赔偿金及精神抚慰金,最终获赔12万元。
移花接木 瞒天过海
2015年12月,闵先生步行时被小客车撞倒,造成骨折。2016年4月,“人伤黄牛”刘某、顾某等冒充律师联系他,蛊惑其将事故理赔交由他们代理。双方签订赔偿金买断协议,刘某等向闵先生先行支付30万元,至于后续理赔金则全归刘某等。
不久,顾某、刘某陪同闵先生到民营鉴定机构进行区区几分钟的虚假鉴定。刘某等还陪同闵先生到医院进行“通气弥散残气测试”,闵先生有吸烟史,肺功能本就受损,测试结果为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刘某等将结果嫁接到鉴定书上,认定伤者构成呼吸功能障碍四级伤残。律师钱某根据刘某指令,以闵先生的诉讼代理人身份起诉肇事司机及保险公司,获赔95万余元。
让人无语的是,事后警方对这两起案件调查取证发现,王女士和闵先生的伤势均已痊愈。换言之,交通事故未对他们活动能力造成影响。
全链打击 除恶务尽
上海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陆敏韡警官透露,警方侦破的“人伤骗保”系列案件中,“人伤黄牛”与个别鉴定人、律师相互勾结,犯罪链条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一、诱骗伤者代为理赔。“人伤黄牛”长期在本市多家医院附近,冒用律所或鉴定所名义与伤者搭讪,以“帮助伤者提高伤残等级,争取更多理赔金”为诱饵,招揽诱骗交通事故伤者签订《事故理赔代理协议》,进行“买断人伤”或“协商分成”。部分人伤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骗取伤者信任、隐瞒实际赔偿金额,利用信息不对称骗取伤者应得的保险理赔金,造成伤者权益受损。
二、串通鉴定人虚构伤情。“人伤黄牛”获得代理后,会通知鉴定人定期前往“黄牛”办公点为多名伤者开展鉴定。“黄牛”与鉴定人当场就相关人伤案件进行勾兑并虚增伤残等级。部分人伤案件中,鉴定人甚至会在未实际开展鉴定之下即出具残疾等级虚高的鉴定意见书。
三、虚假报告诉讼骗保。鉴定机构出具虚假鉴定意见书后,“人伤黄牛”会代表伤者与保险公司协商调解;而那些调解失败的案例,“人伤黄牛”则会委托勾结的律师提起民事诉讼。诉讼过程中,律师会根据“人伤黄牛”反馈的鉴定意见书虚假程度,掌握与保险公司的谈判尺度,以避免保险公司在诉讼期间申请重新鉴定推翻原有鉴定结论。事后,“人伤黄牛”会按照不当获利情况支付“律师费”。
2018年6月起,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会同浦东等分局组成联合专案组开展深入调查。在市司法局、市银保监局的密切配合下,上海警方于今年3月29日、5月29日开展收网行动,捣毁12个在本市连续作案的“人伤骗保”犯罪团伙,抓获“人伤黄牛”等犯罪嫌疑人125名,涉案金额近亿元。
这一系列案件告破,首次实现对“人伤骗保”犯罪团伙的全链条打击,净化了行业风气和市场环境、维护了金融秩序。目前,涉案的12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相关鉴定机构也已停业整顿。
首席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