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7月2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奇缘
宋 利
  宋 利

  《新民晚报》!当我第一次见到时竟一愣。我看一眼师傅,心想,莫非是港台的报纸。师傅大概看出了我紧张和疑惑的样子,笑着对我说:“这是上海办的报纸。”他指了指桌子下面一摞一尺高的报纸说:“这些都是‘文革’以前的旧报纸。”我拾起一张泛黄的报纸细细地看了起来。那是1975年隆冬,我第一次去师傅家做客见到《新民晚报》的情景。

  丰富多彩,和风细雨,短小精悍,雅俗共赏,这张别具一格的报纸,立刻吸住了我的眼球。师傅问:“爱看吗?你可以拿回去看。”1980年,师傅调回了上海,他将多年保存的报纸送给了我。1981年秋天,师傅突然打来长途电话,异常兴奋地告诉我,《新民晚报》要复刊了!

  后来,我用不高的工资订阅了《新民晚报》。当时在我们那个地方个人订这种报纸的凤毛麟角,同事背地说我也怪怪的,有其师必有其徒。

  从此,看《新民晚报》成为我一大乐趣和生活享受,并受益多多。通过报纸了解到海派文化,里弄生活,名人旧居,市井故事和改革开放的变化。儿子上学后,我们家又多了个小读者。他和我一样喜欢看《夜光杯》,我经常找些喜欢的文章对其立意、修辞等写作方法进行评析,讲给他听,时间一长儿子的作文成绩进步很大,有几篇文章登上了地方报纸。儿子高考报志愿,我一锤定音报上海高校,因为我了解上海。那里做事规范,不用拼爹;那里是全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发展潜力无限;那里海纳百川,大气谦和。高考结果如愿以偿,儿子上海高校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成为优秀学者、教授。

  工余时,我经常将上海的光荣传统、名人旧居、十里洋场、地标建筑、名人轶事以及改革开放的变化讲给大家听。时间一长,同事们称我“东北上海人”。 

  2000年的一天,领导突然找我谈话,调我去上海分公司工作。理由有三:一是你具备条件;二是你了解上海;三是你儿子在上海工作。真是奇缘啊,做梦也没有想到阿拉成为了上海人。到上海后,我负责的业务做得如鱼得水,同顾客、政府沟通极其通畅,工作业绩骄人,多次受到公司的奖励,公司的上海同事说我比他们还要了解上海,懂上海人的心,是“东北上海人”,不愧为老法师了。

  其实,老法师是《新民晚报》。每天下班回到家,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浏览一遍刚刚飞来的《新民晚报》,吃过晚饭后再仔细品读,从中找出认为需要的文章睡觉前再进行研读,从中了解各方面信息,提升自我。浏览、品读、研读,已经成为我20多年来生活的习惯,因为那是一种享受,因为我和她有缘,因为她给我及全家带来了好多的红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夜上海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新民财经
   第A16版: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理念分享·广告
   第A18版:家庭理财/新民财经
   第A19版:金色池塘
   第A2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青蛙王子
闲话豆浆
奇缘
山城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十三)
浏河忆旧
野茭白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奇缘 2019-07-20 2 2019年07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