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市科协助科技创新排堵解难~~~
市科协助科技创新排堵解难~~~
市科协助科技创新排堵解难~~~
     
2019年07月2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科协助科技创新排堵解难
听青年科技人才说说心里话
马亚宁
  青年人才成长之路有什么困惑,科技创新发展有何难点,创新道路上遭遇了哪些痛点……到“上海科技工作者之家”来说说心里话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日前上海市科协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召开青年科技人才专题调研座谈会,邀请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一线的优秀科技专家,走进科学会堂坐坐聊聊,深入交流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之路和思想心声。市科协从自身职能出发,聚焦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力争做好“点对点”的科技创新服务。

  科技+创业

  年轻人有话说

  “我是达观数据董事长陈运文,获得了今年的上海市青年杰出科技贡献奖,我自己就是从学术界进入到产业界的。”在技术更新换代快的行业领域,怎么样能够吸引青年优秀人才加入,是陈运文的当务之急。他去年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大学访问,深感在加州硅谷地区学术界和产业界交流非常密切,“大学教授经常在大型企业里面担任科技导师,企业骨干也会到学校做研究。他们有很多联合课题,联合学术成果也非常丰富。特别希望在上海,也能够把产学研一体化更好地推动起来。”

  目前,创业企业和上海高校也有一些合作。不过,高校青年老师还是有点“羞答答”,跟企业合作好像有一点是不务正业的感觉,学校对青年教师在企业里做课题研究,整体来说支持力度还不是特别大。实际上,“在我们计算机领域,最优秀、最前沿的技术火花,往往就在一线青年科研人员的头脑中。很多三四十岁的中青年计算机专家,是真正走在学术最前端的。”

  来自复旦大学物理系的张远波,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在国外拿了博士,做了博士后,2010年底回国。“回国九年,国内的创新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方向越来越好。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中国留学生里面最优秀的人才已经回来很多了。更长远来看,接下来就是如何吸引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到上海来。”在他看来,国内优秀科技人才要不断争取的各种“帽子头衔”,不是太多,而是有点少。“假如没有帽子的话,水平可能差不太多的科学家之间,所能获得的支持和资源就差别非常大。比如在物理研究领域,国家‘杰青’就那么几个,但是做得好的科学家远远不止这个数。特别是过了四十几岁,能够去争取的帽子就真的很少了。”

  服务+助力

  让更多人成才

  “很高兴听到了诸多青年人才的肺腑之言,在座很多是科技精英和青年科技英才,对上海的科技创新都是深有感情,充满期待的。”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热切回应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建议和希望。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是科协的一份初心,更是责任和使命。目前,上海市科协下属有201个学会,很多基金和研究会,承担着一系列重要的科技人才举荐和支撑的工作。

  例如,每两年评一次的上海市科技精英,已经坚持了三十年。在157位科技精英获奖者或提名奖当中,产生了67位两院院士;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的评选起步较晚,在获奖者中也已产生了6名中科院院士。“怎么更好地服务和帮助青年科技工作者,创造更好的学术环境、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是我们一直在深深思考、着力努力的方向。”

  参与座谈的市科协党员干部也纷纷表示,从青年科技人才分享的成长故事中,得到了许多启发。接下来,要努力提升学术服务的水平,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助力更多名不见经传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成才,甚至“成名”。

  本报记者 马亚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夜上海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新民财经
   第A16版: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理念分享·广告
   第A18版:家庭理财/新民财经
   第A19版:金色池塘
   第A2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下更大功夫抓投资抓项目抓招商
使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上海发展强大动力
听青年科技人才说说心里话
新民晚报要闻A02听青年科技人才说说心里话 2019-07-20 2 2019年07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