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7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昌硕的泥壶
侯军
  ◆ 侯军

  吴昌硕是浙江湖州安吉人。安吉是个有名的茶乡,出产的“安吉白片”远近闻名。这就难怪吴昌硕把茶视为知己了。

  据史料记载,吴昌硕早年曾染上吸大烟的恶习,后来在妻子的劝导下戒除不良嗜好,专心事艺,终有所成。而茶则是他得以从烟瘾中脱身的重要因素之一。及至晚年,吴昌硕已是不可一日无茶了。据其好友回忆,他最喜欢以一把紫砂泥壶品茶,每每写好一幅字或画好一张画,他总是把字画悬之于壁,然后手持泥壶,品茶读画,隐然忘机,乐不知返。

  大凡画家总爱以所喜所嗜之物入画,吴昌硕亦不例外。于是,他手中的那把紫砂泥壶,便成了他的画中常客。可以讲,吴昌硕的茶画,绝大多数是画的茶壶,屡画不厌,常画常新。譬如他64岁时作的一幅《煮茗图轴》,仅以一把蒲扇、一枝白梅、一个陶制炭炉和一把泥壶构成画面主体,简洁生动,主题鲜明。他的另一幅《品茗图》作于十年之后,也就是他74岁的时候。这幅藏于上海朵云轩的画作,也是以几枝梅花自右上方向下斜出,打破画面的平衡。梅枝的线条浓淡相宜,交叉错落;花萼的安排正侧俯仰,向背呼应,皆似以书法之笔写出来的。在梅花枝干的掩映下,画家以极淡的笔墨,轻勾慢染,画出那只拙朴高古的泥壶,其淡如轻烟的效果,不但没有使人觉得单薄,反而令人感觉到那泥壶的特殊质感。在画的左上方,画家题了两句诗“梅梢春雪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画龙点睛地道出了画家对春雪煎茶、陶然若仙的境界的神往。整个画面不着淡彩,纯用水墨,一改吴昌硕喜用重色、艳色,追求强烈画面效果的风格。这恐怕也是基于画家对茶所特有的淡雅清透的品性有着深入理解,才刻意为之的吧。

  在吴昌硕的茶画中,有些并未标出茶字,但茶壶就像一个极富象征性的符号,在显示着画家的意旨。我曾见到吴昌硕的一幅题为《和平是福》的画作,画面上以淡墨扫出一个灰陶的高瓶,内置几枝枇杷,下面则以浓墨绘出一把古雅的提梁茶壶。浓淡相映,高低交错,壶下再添几枝枇杷,使画面更加生动。在这里,吴昌硕老先生已经将他的小泥壶,作为“和平”这个美好意象的载体了。想一想,也不无道理,茶的境界不正是让人们心境冲融,恬淡平和吗?其与和平之境可谓相去不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跨界/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希腊
   第A24版:西班牙/新民海外
爱,无别离
票房下降观影人次少了, “小镇青年”不够用了?
一次关于灵魂稍显陈旧的表达
悲剧所能拥有的能量与底气
吴昌硕的泥壶
《好兆头》:难产的改编作品如何颠覆固有观念
新民晚报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A17吴昌硕的泥壶 2019-07-21 2 2019年07月2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