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7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子眼”24小时站岗 扬尘治理事半功倍
郭剑烽
  本报讯 (记者  郭剑烽)“虹口区全面推进在建工地安装颗粒物在线监控系统,全区规模以上建筑工地100%安装扬尘在线监测系统。”虹口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秦波介绍道,“有了这套系统,就能代替执法人员24小时‘盯’着工地,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给执法部门发送警报。”

  曾经,建筑施工产生的扬尘污染是居民投诉的重点对象。以虹口区为例,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期间,该区共收到信访交办件29件,其中,工地扬尘类投诉3件,虹口区共出动环保、建管委、城管等执法人员120人次,开具整改通知书1份。

  执法人员总结扬尘污染执法的难点,在于第一时间发现。中央环保督察之后,虹口区深刻反思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举一反三,查漏补缺,全面推进在建工地安装颗粒物在线监控系统,目前已经实现了虹口区在建规模以上工地的全覆盖。

  前天,记者跟随虹口区环境监察支队来到海宁路上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病房楼项目工地,就看到了这样一套“电子眼”系统。它设立在工地出口处左侧的围墙上方,不锈钢T型架子上琳琅满目地配置了4种作用各异的仪器。记者了解到,这套系统会自动实时监测工地的扬尘数据,每15分钟出一次平均数据,如果发现扬尘浓度的15分钟均值超过0.4毫克/立方米,就会向虹口区生态环境等部门发送“黄色预警”;超过1毫克/立方米,将发送“红色预警”。而这些预警数据,都将作为生态环境执法的有力证据。

  迫于在线监测系统的威慑力,建筑工地对于抑制扬尘使出了浑身解数,毫不含糊。“我们在围墙上装了喷雾,每间隔5分钟就会自动喷洒一次。在施工过程中,安排洒水车进行洒水降尘,确保道路表面湿润不扬尘。”市一人民医院眼科病房楼项目部经理张柏祥向记者介绍。此外,工地还将围墙增高到3米,在围墙外种植立体绿化,对易扬尘物料的集中堆放点实施全封闭改造,对24小时内不能清运的裸露建筑垃圾采取防尘网遮盖。2018年9月,市一人民医院眼科病房楼项目正式动工。在接近一年的时间里,施工方坚持文明施工,通过多项措施,有效抑制扬尘、减少噪音污染,未收到过市民投诉。

  虹口区从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结束至今,仅有2件建筑施工单位因为扬尘在线监测数据超标被环保执法部门立案查处的案件,处罚金额总计2.5万元。经不懈努力,目前,虹口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跨界/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希腊
   第A24版:西班牙/新民海外
“为民服务是承诺也是初心”
居民楼内电线交缠惹人忧
“电子眼”24小时站岗 扬尘治理事半功倍
“交通堵,堵的也是百姓的心”
广告
新民晚报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A03“电子眼”24小时站岗 扬尘治理事半功倍 2019-07-21 2 2019年07月2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