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新民旅游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7月2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后归仁里民”来楚生
沈琦华 蔡瑾
  康定东路不长,341米,东起石门二路,西至泰兴路,由一连串典型的石库门民居组合而成。康定东路上有条弄堂颇有名气,就是1933年建造的归仁里,著名艺术家来楚生旧居“安处楼”就在归仁里,现在的康定东路3弄8号。

  上海开启艺术生涯

  来楚生,原名稷,号然犀,浙江萧山人。在现代艺林中,来楚生是一位书、画、印三绝的著名艺术家。来楚生出生于武昌,辛亥革命后,随父回到浙江老家。数年后,父亲去世,家境贫困的他所幸有一婶婶爱其聪颖好学,资助他读完小学及杭州的宗文中学。来楚生本打算考北大,却因祖父病故而延误。1921年,上海美专招生,他顺利考进这所当年著名的艺术学府,开启艺术生涯。

  在上海美专时,来楚生与年轻的教授潘天寿先生志趣相投,亦师亦友。毕业后,他回到萧山与同乡赵芳薇结婚。几年后,又搬家到杭州,以卖画为生,并常与潘天寿、唐云等画家相聚于艺术社团“莼社”。1937年抗战爆发后,来楚生举家来沪,定居于康定东路归仁里。

  有趣的是,艺术大师吴昌硕在沪时也住在归仁里,故刻有“归仁里民”一印。不过,吴昌硕居住的归仁里在以前的闸北区,与康定东路归仁里隔着苏州河遥遥相望。来楚生有一方自用印“后归仁里民”,讲的就是自己与艺术大师吴昌硕的这段渊源。

  不断寻求艺术突破

  来楚生晚年曾刻闲章一方,曰“生于鄂渚,长于浙水,游于沪渎”,侧款为“刻近二吴风范,志我一生萍踪”,简洁明了地自述了生平概况。方寸之间,作者镌刻下的是自己不羁的人生志向。

  如今的康定东路3弄8号,就是来楚生上海的居所 “安处楼”。“安处楼”为老式石库门房,进门是个方形小天井,居室门口一排落地门窗。当年,来楚生在“安处楼”里专心艺术创作,居室窗前并列着两张红木画桌,桌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文房用具,靠墙处安放书橱、低柜,还有一张床和沙发茶几等,墙上悬挂着书画。1956年上海画院成立,来楚生入院任画师。1961年前后,病魔找上了这位命运坎坷的艺术家,严重的胃病和肺病,致使他人生最后十几年一直在病中度过。1975年,来楚生丢下一批未及题款的画作,溘然长逝。

  勤奋可以说是来楚生的标签。据统计,仅在1973年5月至1974年初冬,他治印100余方,作画200幅。书法方面,用笺纸将各种汉碑通临一遍,仅是来楚生自定的“晨课”。直至去世前,他仍闭门潜心探索创作,不断地变法、求新,寻求艺术的突破。 

  文 沈琦华 图 蔡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文体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4版:夜上海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新民旅游
   第A18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19版:旅游资讯
   第A20版:旅游资讯
   第A21版:旅游资讯
   第A22版:旅游资讯
   第A23版:旅游资讯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后归仁里民”来楚生
广告
新民晚报新民旅游A17“后归仁里民”来楚生 2019-07-23 2 2019年07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