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普陀、杨浦等区,首批智慧健康小屋已于本月亮相,将成为上海8700余名全科医生的健康管理好帮手。机器采集的健康数据即时传输到社区的家庭医生平台上,方便医生快速、及时掌握居民的健康情况。作为今年市政府的实事项目,到2021年,上海将基本实现每个街镇至少有一家标准化智慧健康小屋。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黄红表示:“越来越多市民信赖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同时提出更多期盼,尤其老年人与儿童青少年,如何让他们的健康服务需求在家门口得到有效满足?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将成为服务‘一老一小’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上海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的民生问题,即老年人家庭、婴幼儿家庭等,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目前,本市已组建55个区域医联体;东、南、西、北、中5个儿科医联体覆盖区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签约284家医疗机构,稳步推广20余项儿科适宜技术。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自成立复旦儿科医联体以来,2014至2018年闵行区社区儿童服务量上涨26%,同时闵行区儿童到儿科医院就诊人次数下降22%。普通内科比例下降,疑难专科比例上升,既凸显了医院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定位,又促进区域儿科同质化服务管理。复旦儿科医院副院长翟晓文介绍,今年初,复旦儿科医联体升级为“复旦儿科康联体”——由儿科医院牵头,在闵行区3家综合医院及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管理、筛查及信息计划,合力保障儿童健康。
目前,上海各种类型医疗机构已实现与全市各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签约全覆盖,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安排医务人员上门一次,为养老服务机构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此外,上海也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全科医生为核心,通过整合各类健康服务资源,探索建立与上海超大型城市相匹配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截至上月底,全市“1+1+1”签约居民达700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76万人。
本报记者 左妍 实习生 金殊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