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深滩拔不出脚
上午10时30分,作业船开到浦东陆家嘴滨江滩涂。穿上重达五六斤、连着套鞋的背带皮裤,记者淌着浦江水走到了滩涂上。背后是光鲜亮丽的陆家嘴,眼前却是弥漫着臭味的垃圾堆,跟随保洁工王来昆,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开始捡拾垃圾。遇到深滩,记者的脚都拔不出来,多亏王师傅像拔萝卜似的将人拉出来。
亲水平台下垃圾很多,许多都是陈年垃圾,拖上来都连带着泥沙。记者从淤泥中挖出餐巾纸、快餐饮料杯、木块、建筑垃圾麻袋等各种垃圾。“油桶里的泥沙要倒掉,不然拖着走就太重了。”王来昆说着,倒出泥沙,将油桶扔进了麻袋。“每天2小时上滩后,总能捡出两三麻袋,还要按照潮汐规律算好时间。你问我有多热?就像蒸桑拿。我们班长每天出的汗,都能透到皮裤外,一上船倒出好多汗水。”
大家说,下滩涂作业,会遇到各种危险。滩涂上会有玻璃、钢丝等,有的保洁工人就被扎到过脚。踩到不规则的石头,脚也会崴到。去年,有位保洁工被马蜂蜇了一下,过敏体质的他立即被送进医院,差点危及生命。
20分钟后,记者衣裤全部湿透,汗水不断流入眼睛。脱下皮裤,满腿都是汗。保洁工人说,满包的垃圾袋会堆在岸边,保洁船每天运到闵行,再转运到老港。
塑料袋饮料罐多
黄浦江公共空间核心段水域总长约21.6公里,江面平均宽度约420米,水面总面积约9.072平方公里。江上共有51个滩涂,常露滩涂22个,约27.3万平方米;潮汐滩29个,约30.1万平方米。其中,有码头65座、亲水平台或健身步道下水面涵洞有65段(约22.678公里)、支流河口17个。
水域保洁的内容,主要包括水面航扫,即机械船来回巡扫。同时,容易聚集垃圾的滩涂保洁工要上滩。而码头撤离之后形成凹塘会聚集垃圾,保洁人员每天会巡查。
市水管处黄浦江管理站副站长张晓宇说,水面上的垃圾主要有三个来源:“首先是沿着黄浦江上游随着潮水漂下,其次是来自支港,此外由于滨江沿线亲水步道的贯通,有些不文明行为也会造成垃圾漂浮。主要是塑料袋、饮料罐、泡沫塑料等生活垃圾,还有水草或枯木等。每天大约会清扫出20多吨垃圾。”
上海水域环境保洁服务分公司副经理季火军表示,目前公司有13条作业船,平均约2公里左右配备一艘。但滨江贯通后,由于码头、单位等撤离,原先的密闭区域就成了属于公共空间的自然滩涂,因此保洁工的作业面积不断增加。由于下滩体力消耗太大,目前近50位保洁工全是男性,平均年龄约40岁。
两栖车辆帮助保洁
无论刮风下雨,保洁工每天都要下滩涂。而受潮汐影响,每天基本只能保证滩涂作业2小时左右。“几十名保洁工,撒在广阔的滩涂上是杯水车薪,现在陆家嘴、外滩、徐汇滨江、苏州河口为重点区域,其他地方以巡视的方法保洁。”张晓宇说。
不过,今年以来,滩涂的污染程度和作业量明显下降。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开始,上海水域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根据黄浦江潮汐、风向等自然环境变化规律,引进了一辆两栖车,在滩涂及水域凹塘试点滩涂保洁。吊运船将两栖车吊到滩涂上,车可以开到作业点,用操作抓斗将垃圾堆归并,再用铲斗抓取垃圾,放进垃圾船舱内。
“我们解决的是世界级难题,上海要建成世界一流滨水区域,滩涂和水域的干净整洁必不可少。”季火军说。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