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中老年人喜欢用抱怨和不满来解决问题。实际上,怀着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生活才会给你以宽慰的微笑。
从医学上说,人到了一定年龄,有一个“生理更年期”,男女皆然。它标志着一个人由中年期向老年期过渡。在“生理更年期”中,有些人由于各种不适应,在情绪上会表现为:焦虑、忧郁、烦躁、情绪易波动、多疑。
其实,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确实是生活上的一个大转折,从思想、观念、感情到心理,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在一段时间里,由于心理上适应不了这个大变化,也会出现一些异常表现。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这就是“心理更年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心理异常表现有许多类型。
首先是失落感。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几十年,把工作看得很重,甚至认为不工作就失去生存的意义。这样年复一年,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一旦退休,一切发生了根本变化,会感到茫然、心情不舒畅,无所适从。其次是贬值感。不少中年人工作时都有一定的责任感,掌管着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工作。会觉得自己在一定范围内是“举足轻重”的。退休后,一下子无所事事了,形成了一种无声的压抑。
中医认为,“暴怒伤肝,气郁化火”。人生理上的疾病,往往起因于心理上的气火。郁闷气火,也容易是致病的原因。离退休的同志在这个“心理更年期”中,如果不能尽快适应,往往会伤身致病。
由于心理上的不适应,有些人甚至会感到处处不顺心,在家往往发无名火,一旦有了疾病,还会有一种末日感。中老年人常常喜欢回忆往事,后悔之前做过的事,甚至连正确的事都觉得痛悔万分。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件做过的事都值得后悔。家人和朋友,要多多理解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
我们都觉得青年人比中年人更热情更乐观。其实,中老年人只是心中有积怨,许多事经历过后无处抒发,反而成了心理负担,家人需要用关怀的心态来对待中老年人的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