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8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当垃圾分类成公共话题
秦丹
  秦丹

  垃圾分类推行一月,竟成沪上民众最热公共话题,“火”得超过上海三伏天的高温,甚至超过上两轮“牛市”时公众对股票基金的热议,其时虽然连大妈菜场买菜都在说炒股,但这一次垃圾分类,连中小学生、小朋友们也是宣传员、教育家、监督者。

  垃圾分类,上海从一开始就是认真的,动真格,一个坚挺的态度是:“不退”。起初,干湿分离困难大,破袋成难题;再后来,定时定点大家一时难以接受。但困难在发展中被解决,最后还是靠民众智慧。新民晚报昨天隆重推出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出台一月报告,由报社记者集体采访,沪上民众的分类“金点子”,以及各种工匠式创意,被整合为垃圾分类“三十六计”。像虹口潘庆康发明的“分类神器”,像崇明蔡宏波发明的“会说话的垃圾箱”,像南汇“发明达人”王新德花10年工夫发明的“垃圾分类机”,再有“大胃王”处理机、破袋“魔力圈”、吐袋智能盒等等,无不反映出民众的精巧心思和紧随时尚的态度。

  垃圾分类成了一种沪上时尚。上海人历来有追求精致生活的习惯,国家在倡导,市里在推行,各级政府在齐抓共管,志愿者倾情挥汗,不“火”都难。时尚分类的背后,是相关部门“向前一步”的工作跟进,垃圾分类在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环节,是否有“混装混运”等现象?执法人员严肃执法,积极落实民众的分类成果。从7月1日到26日,上海湿垃圾日均清运量比6月增加了15%,可回收物增加了10%,干垃圾则下降了11.7%,可见,一场变废为宝、时尚环保的行动,正在随着大家观念的变化和积极的行动,并通过精细化管理,落地生根。

  上海垃圾分类率先试点,一场重塑个人生活习惯的坚持,承载着国家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希望,对人民健康生活的承诺,以及对塑造国民卫生习惯的努力。一个月,当垃圾分类成公共话题,2400万人几十年的生活习惯渐渐在改变,上海做到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专版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书写事业精彩 奉献伟大时代
共同服务好实施好国家战略
“人民满意”是对公务员工作最高褒奖
坚持以干部群众意见为镜子检视初心
当垃圾分类成公共话题
新民晚报要闻A03当垃圾分类成公共话题 2019-08-01 2 2019年08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