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新民海外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8月0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代打拼,邓容杂货店成荷兰首都地标
辛玥
邓容家族第二代经营者邓庆国(后排左三)周慧明(第二排左二)夫妇,第三代经营者邓健平(后排右一)、邓国明(后排左二)夫妇以及孩子们合影
■ 1974年,邓容(右二)和家人在一起
  文/辛玥

  人物名片

  邓健平

  荷兰阿姆斯特丹邓容杂货店第三代经营者

  邓容批发公司总经理

  曾任阿姆斯特丹市市中心区议员

  华人杂货店是每个海外中华游子的安乐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传统的小杂货店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坐落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唐人街上、荷兰历史上第一家华人杂货店——邓容杂货店(Toko Dun Yong),他们的生意却红火如初,且不断与时俱进,拓展着新的可能性。

  如今,邓容杂货店已成为了荷兰首都的地标建筑,在荷兰本地人眼里,更堪称“中国博物馆”。这间有5层楼高、800多平方米的建筑占据了荷兰首都寸土寸金的地段,并极大程度地保留了上世纪80年代的样貌:古色古香的招牌、中国特色的橱窗装饰、老香港式海报、各类亚洲食品、中国服饰、工艺品、文房用品、厨房用品、祭拜用品等上万种货品,应有尽有……甚至还能品一品亚洲特色小吃。

  “邓容”这个名字,在荷兰可谓如雷贯耳,但很少人了解一贯崇尚低调做人、认真做事的邓容家族。近日,邓容的长孙、邓容杂货店第三代经营者邓健平接受采访,揭开了邓容杂货店背后的故事,也揭开了华人移民家庭——邓容三代人勤奋努力、不断进取的往事。历经60年的风雨,邓容家族坚持的不仅仅是生意,更是一种对优秀中华文化的信念和传承。

  1

  勤勉耕耘,接手祖辈家业

  出生在荷兰,有着四分之一荷兰血统的邓健平,结合了荷兰人的直率和中国人的谦逊等优良品质。邓健平自幼便开始在邓容杂货店帮忙。和其他孩子总是抱怨“打童工”不同的是,邓健平完全自愿,且不怕辛苦。

  父母从未要求他继承家业。但邓健平2000年大学毕业后,拒绝了一家公司优厚的薪酬待遇,回到杂货店工作。“比起在办公室工作,我更喜欢和客人接触,有种说不出的温情和满足感。”

  邓健平接班后,将邓容杂货店经营得风生水起,还充分利用祖辈积累的优势,一跃成为了荷兰亚洲食品批发业的领军人物。不久,一间颇具东方气息的亚洲精品酒店将在阿姆斯特丹唐人街上隆重亮相,背后的投资人和策划人,正是这个不摆架子、和善可亲的中国老板。

  邓健平说,如今的一切离不开祖辈的积累和奋斗,不畏艰难、敢闯敢干的精神也流淌在他的血液里。“爷爷邓容从小家境贫寒,16岁时,从东莞步行80公里到香港谋生计。碰上英国船员罢工,他上船给蒸汽煤炉添煤,几乎昼夜无休。”邓容辗转英国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地后,遭遇二战。作为首批荷兰华人移民,他选择在鹿特丹登陆,并很快来到了阿姆斯特丹。

  将近50岁的邓容在阿姆斯特丹时,认识了住在楼上、比他年轻29岁的荷兰姑娘。在那个面包比爱情更重要的特殊年代,姑娘心甘情愿地嫁给了邓容。

  1959年,61岁的邓容正式在荷兰商会注册了邓容杂货店。从此,阿姆斯特丹Geldersekade(侨德仕街)的拐角处,有了一个20平方米的小店面。此后经年,在邓健平的父亲、第二代经营者邓庆国和太太周慧明的管理下,杂货店迅速发展。邓健平表示,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他经商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们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是母亲常说的一句话。

  在邓健平父母经营的近30年间,邓容杂货店从最初的20平方米店面发展成为今天的样貌,贯通到阿姆斯特丹唐人街著名的Zeedijk(善德街)上。食品方面,也从最初的中国罐头食品发展到亚洲各国的食品。更难能可贵的是,杂货店也成为了传播中华文化艺术的桥梁和纽带,一根毛笔、一尊佛像、一件唐装……无不彰显着中国文化的缩影和魅力。

  2

  开拓创新,古老楼面焕发东方魅力

  邓健平正式入职后,将所有职位都做了个遍,一方面,在父母的带领下熟悉店内大大小小的业务,另一方面,还肩负着引导店面走向现代化的重任。与此同时,精通计算机的弟弟邓国明也加入进来,邓容杂货店改容换貌,开始全力向新时代迈进。

  随着荷兰亚洲餐饮市场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客户有进货批发和送货的需求,邓健平看到了商机,顺理成章地成立了邓容批发公司(Dun Yong Food services)。凭借邓容杂货店几十年积累的生意关系以及信誉,以及对市场的灵敏反应,批发公司业务越做越大。公司成为了连接欧亚的桥梁,无论是食品还是餐具、厨具、一次性用品等,餐馆、小吃店、杂货店所需要的亚洲货品都能在这里找到,这是邓容批发公司经营的目标。

  如今,邓容批发公司的业务范围遍及全欧洲,更远至迪拜、毛里求斯、冰岛、马耳他岛……邓健平还开创了多个“邓容”自有品牌,产品多达200多个。他常年出差,亲自走访中、韩、日等亚洲国家工厂,从包装、配方等方面直接给予厂商修改建议。

  自邓健平接手以来,邓容杂货店紧跟时代潮流,在有限的空间内不断探索发展的新方式。马上,网店也将全面上线,购买上万种亚洲货品将变得更加方便。

  随着越来越多荷兰人了解亚洲,店里的荷兰顾客络绎不绝。近几个月以来,邓容杂货店再次翻新装修,古老的楼面重焕生机,散发着无穷的东方魅力。

  生意越做越大,但邓健平秉承家族儒商传统的脾气一点没改。公司的荷兰经理做事严格遵守规章,毫不留情,碰上拖欠货款的客户,直接停止供货。因为邓健平好说话的名声早已传开,客户一打电话求情,自己就心软,又给客户恢复了。为这,邓健平没少被荷兰经理“教训”:“你这样会亏本的!”但邓健平说,这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善良和信任是一切的根本。

  3

  跨界发展,进军艺术酒店业

  邓健平还有一个愿望,将在不远的未来实现。经过长达10年的计划,坐落于阿姆斯特丹唐人街的四星级亚洲精品酒店即将开幕。酒店有多达83个房间,现代时尚的设计结合了亚洲元素,彰显东方文化根基。

  更加特别的是,酒店还引入全新概念:酒店将设置数个工作室,专门为亚洲,尤其是中国艺术家免费提供创作空间和居室。邓健平表示,将邀请荷兰学校等教育机构组织学生前来参观,通过浓厚的艺术氛围让荷兰人深度感受悠久且灿烂的亚洲文化。

  “邓容杂货店扎根唐人街长达60年,如今已演变成一种文化符号。而酒店业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尝试。”

  多年来,邓健平一直坚持为华人发声,并不断努力提升华人在主流社会的地位。他曾高票当选市政府区议员,积极代表华人参政议政。经常是傍晚下班后,还要去开会,一开就开到晚上11点。

  “当时与爷爷邓容同一批登陆荷兰的几百名中国男人中,和荷兰女人结婚的并不多,有几十人终生未婚。语言和文化成为了他们无法克服的障碍。他们的晚年十分孤独。爷爷一直尽自己所能,坚持帮助他们。”这场跨越近百年的情谊纽带也在父子两代之间延续下去。从小,邓健平跟着父亲在生活琐事上处处照拂这些孤独且语言不通的老人,因此,有了议政的机会,邓健平首先提出,希望政府为这样的老人建立养老院。

  除此以外,邓健平还为阿姆斯特丹市中心交通、垃圾处理等问题建言献策,充当华人社会与荷兰社会沟通的桥梁。由于邓容家族在荷兰的历史已长达近百年,每逢中国政府代表团参访荷兰,邓健平都会作为华人代表接待他们。中国客人到访,有任何请求或疑问,邓健平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心帮助客人解决问题,既是邓容杂货店创立的初衷,也是邓容家族坚守60年的生意之道。邓健平表示,“比起把生意做大,我们更想做精。让每一位顾客都感觉到宾至如归。”

  邓容杂货店、邓容批发公司和即将开业的亚洲精品酒店一脉相承,经过了风雨60载,邓容杂货店依然长盛不衰。邓健平反复表示,这一切,既离不开三代人创业与接力的奋斗,也更离不开一路为此辛勤付出的员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国学论谭/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荷兰
   第A24版:俄罗斯/新民海外
三代打拼,邓容杂货店成荷兰首都地标
新民晚报新民海外A21三代打拼,邓容杂货店成荷兰首都地标 2019-08-04 2 2019年08月0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