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何老伯有切身之喜的康复站,是奉贤区2018年和2019连续两年纳入区政府实事的基层康复服务站建设项目。伴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面向社区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康复服务,已成为做实“两轮+两翼”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协作机制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使命。作为全市率先之举,奉贤区于2018、2019年在30个村(居)布局设置康复服务站点,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训练。畅通康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许多服务对象像何老伯这样得到了明显改善。
就拿朱墩村康复站来说,去年7月,由奉贤区残联投资30余万元兴建的康复站正式建成,选址在卫生室附近,形成服务共同体。站内有电脑红外线按摩理疗床、坐式扩胸训练器、等近25种康复器械。对口卫生院派出一名全科主治医生,村卫生室也安排一名村医,每周一、三、五上午都会下站指导。
因脑梗、脊髓损伤、神经损伤、骨折等疾病导致行动不便的村民们最初来的时候并不积极,只是苦着脸,机械地重复动作。然而,根据医生的“一人一方案”和热情指导,不少人很快就看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看到何老伯等20余名村民先后“扔掉”了轮椅,大家更受触动,积极性高涨,心情也愉悦起来,康复站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两年来,奉贤区已建成30个基层康复服务站,为10094人次服务,有效提高和改善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今年8月,青村镇吴房村康复服务站经过试运行后的思考总结,探索出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由上海奉贤区贤万家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入驻服务站,提供更加专业规范和内容丰富的服务。作为一项创新工作,奉贤区将以“最基本、最基层、最基础”为立足点,探索更多模式,建立服务标准,并通过各部门有机结合、资源共享,打好组合拳,进一步深化“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内涵,实现“辅具适配和康复服务”为“轮”,“残疾预防和康复宣传”为“翼”的立体化康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