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三角与新面孔
安倍内阁此次改组堪称“大换血”: 19名内阁成员中,人选或职位有变动的多达17人。其中首次入阁的有13人,是安倍内阁最多的一次,女阁僚有2人。
不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安倍自2012年二度入主永田町以来,多次改组内阁并调整自民党领导层,但不论改组幅度大小,安倍、麻生和菅义伟组成的“铁三角”始终不变,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和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的留任早已内定。
与此同时,新面孔和新安排十分微妙。首先是自民党政治明星、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之子小泉进次郎被提拔为环境大臣。尽管世袭传统和剧场政治效应在日本司空见惯,但小泉以38岁年龄入阁,还是令外界惊讶。除他以外,新内阁中“60后”9人、“50后”3人、“40后”6人。分析认为,安倍此举既有培养接班人之意,又试图借助小泉的魅力为暮气沉沉的自民党注入关注度和人气。不过,小泉向来以敢于发言著称。针对此前表示自己考虑申请育儿休假引发争议一事,小泉11日坦称“日本真是古板守旧”。
此前担任外务大臣的河野太郎调任防卫大臣,被普遍认为是安倍的信任和奖励。就任防卫大臣后,河野首当其冲将面临如何维持因日韩关系恶化而出现动摇的日美韩三国安保合作这一课题。前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茂木敏充则摇身一变成为外务大臣,舆论认为体现了安倍对他此前负责的日美贸易谈判成果表示满意。
“朋友内阁”引批评
尽管看起来变动不小,但在批评者眼里,安倍内阁依然是“朋友内阁”。此次入阁的文部科学大臣萩生田光一、总务大臣高市早苗、经济再生大臣西村康稔、厚生劳动大臣加藤胜信等均为安倍核心亲信圈的要人,且政治保守色彩浓厚。
东京大学教授内山融表示,不少新阁僚是安倍的亲密盟友,“缺乏新鲜感”。“就是重用朋友和身边人的内阁,没有期待感也没有激动感的改组,不知道这届内阁想干什么。”日本立宪民主党干事长福山哲郎批评称。日本共产党书记局长小池晃更是直言不讳地说:“真是‘槽点满满’的内阁,无论怎么看,这都是‘安倍内阁’。”
有日本政治评论人士指出,安倍2007年首次执政时就曾因大量启用亲信而被批评为“朋友内阁”,如今这一倾向还在延续。不过,所谓朋友有时还是猪队友,回顾历史,安倍历届内阁中因“乱说话”而下课的绝不是少数。
航行前方有暗礁
对此次改组内阁,安倍强调:“聚集了旨在强力推进新时代国家建设的阵容。”变中求稳的人事安排体现了掌舵人安倍的谨慎,因为他清楚“安倍丸”前方还有诸多暗礁。
修宪是安倍的核心政治目标。然而7月日本参议院选举后,修宪势力丧失了能推动修宪动议的三分之二多数优势,安倍推动修宪的难度大增。另一方面,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对修改宪法第九条依然态度谨慎,自民党内部也存在异议。
与修宪相比,经济是新内阁的当务之急。日本将在10月再次提高消费税率,但受全球经济和贸易形势影响,能否如期提高尚存变数。更关键的是,受制于国内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曾被大肆宣扬的“安倍经济学”至今未能创造出日本经济的良性循环。在日韩经贸摩擦愈演愈烈的情势下,日本经济的不稳定性或将进一步增加。
日本的外交环境也非一帆风顺。与韩国、俄罗斯、朝鲜等周边国家的外交要么恶化要么迟滞,如何突破,恐怕是新内阁的一块心病。此外,特朗普治下美国对同盟体系的重新调整,将试炼日本的外交手腕。而如何处理对华关系,使中日关系行稳致远,也将考验安倍的政治智慧。
可以料想,“安倍丸”的前方绝非坦途,而后安倍时代的竞争者们已跃跃欲试。
首席记者 吴宇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