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飞机!”昨天下午起,来自人民日报新媒体的这则13秒短视频刷爆朋友圈,这是阅兵演练的飞机飞过头顶,共和国生日真的快到了!
“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了?这是什么梗?”朋友相互转发中,我收到这样的询问,原来短视频里就置顶了这句话。我笑着回复人家:“穿越七十年吧,开国大典的北京,天上才17架飞机,还不得多转两圈,要不然留白太多。”
“哦,祖国太不容易了。”朋友若有所思地说。
天安门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进程,尤其国庆阅兵的荣光,更把最闪耀的部分赋予这里。国庆七十周年阅兵在即,与其捕风捉影,我们不妨从历史规律中寻找亮点。穿越回1949年开国大典,解放军受阅武器之少之杂有目共睹,这都是从敌方缴获的“万国牌”,不仅暴露了旧中国留下什么样的物质基础,也体现了我们和东西方强国有多大差距。专家指出,当时经历过二战的外军已越过机械化时代巅峰,正迈进电子化时代,我军足足落后两个时代。
这又算得了什么?这支经过天安门的军队,是中国从未有过的英雄的人民军队,其背后是建立崭新制度的社会主义祖国。正如希腊神话里与大地母亲紧密相连的巨人安泰,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极短时间治愈战争创伤,实现国家初步工业化,人民军队面貌可谓一日千里:1959年阅兵时基本实现武器国产化,1984年阅兵时机械化建设初具规模,与外军差距缩小到一个时代。到了1999年阅兵,我军机械化建设成型,电子化卓有成效,信息化小露峥嵘。再看今年受阅兵器,已披露的情况显示,它们已站在信息化高位,从卫星通信、预警机、无人机等信息化装备,再到洲际导弹、巡航导弹等必须依托信息化体系才能奏效的新型主战装备,不争的事实是,世界上多数军队已被我们超越。
短短七十年啊,我们的军队乃至国家走完别国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速跃进,进入信息化,迈向智能化,为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有理由相信,只要保持这种发展速度,我军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
激奋之余,我们更要汲取前进的动力。纵观历史,军队乃至国家建设都有“后发优势”之说,即技术易由较先进的社会向较落后的社会扩散,使后发者形成“追赶优势”。但从中国发展经验看,既要善于引进吸收,又要把技术发展路径抓在手上,在关键领域保持自主,如果一味盯在“后发优势”,结果就是在保障技术创新的制度建设上落后于人,丧失可持续发展潜力,这就是美国经济学家沃森所说的“对后来者的诅咒”。
今日之中国,正走在创新的大路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中国正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特别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久前,我参观过浙江海盐一家民企,它专攻号称“工业牙齿”的高效刃量具三十余年,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取得丰硕成果,像中国航发、中船重工等“国”字号大企业,在重大精密制造项目上,都依赖他们提供的“牙齿”,这可是全世界没几个做得出来。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在有着极强创新能力、动员能力与战略定力的中国面前,没有什么翻越不过去的路。而作为这个伟大新时代的我们,继承先辈的事业,赶上并超过我们的先辈,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难道还有比这更幸福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