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上午开幕
~~~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上午开幕
~~~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上午开幕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乐器传递70年家国情怀
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上午开幕
■ 李杨冠宇(右)和施文卿(左)现场表演 记者 郭新洋 摄
■ 著名月琴演奏家冯少先来到现场记者 郭新洋 摄
  红色是这个金秋十月的庆礼色彩,也是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的主色调。今天上午,一年一度的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该展览汇聚来自全球34个国家及地区的2300余家企业,横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13大展馆和两大室外展区。国内各大乐器产业基地也携新品和精品集中亮相。

  展厅内,多台亮眼的“中国红”乐器吸引大批参观者驻足。珠江恺撒堡“中国红”系列钢琴琴身上的五角星迎光闪耀,和谱架上的“70”概念图样一同将70年的风雨化为一个待用音乐讲述的故事。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合作推出“峥嵘岁月”古筝,用漆画工艺表现出“忆峥嵘岁月,展爱国情怀”主题。

  来自新加坡的“敦煌”古筝经销商王文才专程来沪。这次他尤为关注的是民乐一厂特别推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限量乐器。他说:“手表有限量,包包有限量,民族乐器为什么不能限量?”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民乐一厂推出了60把限量款二胡,王文才一个人就买了10把。他由衷地说:“西洋乐历史只有几百年,民乐已有几千年。中国的文化自信当之无愧!”

  民乐一厂此番与书法家朱忠民合作,将工笔画荷花图通过雕刻工艺呈现,与青花瓷巧妙结合,共制70台乐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展台里展示的这一系列乐器,融合了不同领域艺术家及设计师的灵感与理念,将中华文明的代表性元素——长城、牡丹、祥云等,由青花、擦漆描金、漆画、雕刻等不同工艺进行创作、表现。

  著名月琴演奏家冯少先也来到现场,使用与民乐一厂合作新推出的“冯少先80寿诞限量版月琴”与阮演奏家冯满天上演了一场父子音乐会。琴头在上世纪70年代初研制的“雪梅”月琴造型上进行再创;梅花花形与雪花选用黄杨木进行雕刻,并将“冯少先”三字以篆刻的形式呈现其中;琴框上用金粉描绘着冯少先1967年创作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曲谱手稿,以梅花纹点缀,限量80把。

  国庆主题同样贯穿于今年的“艺术沙龙”,上海乐展将目光聚焦于中国交响乐发展的70年征程,与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打造“中国交响70年”高峰论坛,特邀建国以来中国交响乐各个发展阶段的代表性艺术家,如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著名作曲家何占豪、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作曲家贾达群、音乐学家杨燕迪等名家,为大家解读与新中国一同成长的中国交响乐这70年来走过的历程与取得的辉煌。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讲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讲坛/新民环球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乐器传递70年家国情怀
中外大师带飞学生 期待培养更多名家
京剧电影《贞观盛事》首映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5乐器传递70年家国情怀 2019-10-10 2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