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外大师带飞学生
期待培养更多名家
吴翔
■ 宁峰把半个小时的课,“拖”成了一个半小时
■ 孩子们学得认真
  昨晚,著名小提琴家宁峰下了飞机,饭也没吃,就直接赶到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他知道早就等候在那里的几位小朋友,特地为他带来了自己最爱吃的小杨生煎。不过,他捧着热气腾腾的生煎,只吃了几口,便放下了,因为作为“中外大师带飞计划”的第一位老师,他要开始上课了。

  点点滴滴教得仔细

  先介绍一下什么是“中外大师带飞计划”。顾名思义,就是顶级音乐大师带着青少年音乐爱好者一起飞。这项活动是由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上海东宝文化运营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的;而邀请小提琴家宁峰开设大师班,在演出前一天进行“演前讲授”,是实施这项计划的生动形式之一。接下来,就看看宁峰老师是如何带着小朋友一起飞的——

  一共5位青少年琴手有幸和宁峰老师面对面,最小的只有5岁。他们听说宁峰老师爱吃小杨生煎,为表达尊师之情,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热气腾腾的那一幕。虽说收下了“见面礼”,宁峰上起课来可绝不会“吃人嘴短”。因为小朋友第二天都要上课,宁峰第二天也要演出,这节课原本只安排了半小时,结果宁老师生生地把半个小时的课,“拖”成了一个半小时。

  面对小朋友,宁老师从谱架的高度开始教起,“不要挡住脸呀。”围绕在钢琴的距离、位置也有讲究。“舞台上,要自信。我们该做红花的时候,一定要展现自己;该做绿叶的时候,也要懂得衬托。”宁老师还叫小朋友们不要光顾着拉琴,也要有眼神的交流……一招一式,宁峰都不厌其烦言传身教。他说:“我问几个问题。这里有几个好吃的生煎,谁回答得好,我就给谁吃。”

  下课了,同学们依依不舍地拉着宁峰拍照。宁峰和几个“小不点”说:“你们要答应我,一辈子不离开小提琴,我就和你们合影。”“小不点”似懂非懂地答应着,“嗯,好的。”琴缘,就是这样,在好的老师引领下,懵懵懂懂间开始了。

  期待更多名家“带飞”

  为了让更多青少年有机会得到音乐大师的精心点拨,除了宁峰这样“演前讲授”的形式之外,10月20日晚在上交演艺厅举行的“梅蒂斯钢琴弦乐五重奏音乐会”前,来自立陶宛的一些著名演奏家们,将与上音和上音附中学生组成的“东平四重奏”进行“暖场”演奏,并在演出后对这些学生的表演进行专业点评。这是“中外大师带飞计划”的第二种形式。

  上海进行的这项“中外大师带飞计划”,也得到了遥远的“南澳弦乐名家五重奏”的支持,已来函预约上音附中和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徐汇中学学生弦乐团、平和中学学生交响乐团的孩子们,届时进行同台演出,从而成为实施“中外大师带飞计划”的第三种形式。

  上海有着实施“中外大师带飞计划”丰厚资源和众多形式。小提琴大师帕尔曼,曾在上海带领千名青少年小提琴学生齐奏;什洛莫·敏茨曾在东艺带领三百多位上海青少年小提琴手齐奏拉赫马尼诺夫的《练声曲》。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米沙·麦斯基在新落成的上交音乐厅带领上音刘大海教授训练的50位青少年大提琴学生齐奏。事后,米沙·麦斯基热情赞赏上海演艺机构甘于投入,借助来演大师带动青少年音乐人才成长的举措;同时,他也诚恳指出上海在这方面与国外先进做法的一些差距。他说,每年上海国际艺术节都会有几十台中外名家名团来演,如果能动员、安排这些名家名团都来“带飞”,总有一天,会促成中国更多的未来大师涌现,让上海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艺术素养提升得更快。

  大师和少年一起飞,大师曾经也是少年,少年也能成为未来的大师!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讲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讲坛/新民环球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乐器传递70年家国情怀
中外大师带飞学生 期待培养更多名家
京剧电影《贞观盛事》首映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5中外大师带飞学生
期待培养更多名家
2019-10-10 2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