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7月1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到蚊子来袭时
赵 燕
  赵 燕

  作家周晓枫把蚊子比喻成黑暗中一针见血的刺客,真的很形象。入夏以来,本想清静入睡,却不时被蚊子袭扰一口。其实,献点血也无妨,怎奈这家伙还传染病菌,这是最让人厌恶的。

  多年来,众多文人墨客对蚊子是口诛笔伐。庄子不堪蚊子叮咬,曾痛苦地说:“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欧阳修视蚊子为仇寇,作《憎蚊》、《和圣俞聚蚊》诗。晋代文学家傅选写过一篇讨伐蚊子的檄文……

  如何对付蚊子,各种方法也层出不穷,最常用的是用艾草燃烧驱蚊。宋代诗人陆游诗:“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块。”丰子恺有幅漫画《打蚊烟》,一个小孩提着蚊烟,一个拿着扇子在扇,另一个则被烟熏得捂住双眼,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种意境,极具生活情趣。

  除了用烟驱蚊外,古人还会在家里养些防蚊虫的植物,或佩戴香囊以防蚊虫。鲁迅在仙台求学时,防蚊子的方法是用被子盖住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其实防蚊子主要还得靠蚊帐,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翠纱之帱”,使饥蚊营营不得入内。元稹也有诗云:“蚊幌香汗湿轻纱,高卷蚊厨独卧斜。”

  蚊子不讨人喜欢,文人也常常“以蚊喻人”,表达自己的憎恶。清代诗人袁枚把蚊子比喻成贼。他说:“蚊虻疑贼化,日落胆尽壮。啸聚声蔽天,一呼竟百唱。”唐伯虎曾为商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门前生意,好似夏日蚊虫,队进队出;柜里铜钱,要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此联诙谐幽默,语带讥讽,把市侩的庸俗和贪婪,刻画得入木三分。温岭“雁字诗人”张白有首咏《蚊》诗,作于1942年。诗云:“幺么小丑亦飞航,夜袭成群气焰狂。霹雳一声归掌底,从来血债要清偿!”诗中将到处残害中国百姓的侵华日寇比喻为“恶蚊”,流露出诗人的爱国之心。

  也有以蚊为乐的,沈三白在《闲情记趣》中写道:“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在素帐中模拟一种白鹤腾云的景象,体味生活中的物外之趣。

  南唐诗人杨銮,作诗云:“白日苍蝇满饭盘,夜间蚊子又成团。每到夜深人静后,定来头上咬杨銮。”反正每夜蚊子都要来叮咬,就由它咬去吧!诗句诙谐幽默,可见其潇洒豁达之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4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保健/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社会/新民环球
24年前的一次欧锦赛观记
消暑祛烦的夏日美食
今日草原 (水粉画)
眼睛
女 娘
又到蚊子来袭时
爱国爱教 善结人缘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又到蚊子来袭时 2016-07-11 2 2016年07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