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7月2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能“印”意更可人
李君兰 王俭
  文/李君兰 图/王俭

  石不能言颇可人——若能巧用印章技法,在方寸玉石间篆刻数字,或显尽至高无上之君威,或抒尽心中无限事,那就更令人爱不释手了。

  印章,最初诞生的时候叫“玺”,是我国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独有艺术门类。古代典籍中关于印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货贿用玺节。”这个“玺节”就是后世所称的印章。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作出了天下第一玺,上琢有“五螭相盘钮”,下雕“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鸟虫篆体印文,透露着开国君王的一股霸气。玉玺、官印承载着权威象征延续了下来。而在漫长的岁月浸润中,伴随着中国书法绘画的长足进展,于鉴藏书画目录、书画作品上钤盖印章渐成风气,从最初仅作为“持政之物”,慢慢成为供文人与士大夫把玩的艺术品。收藏印、斋馆印和闲文印盛行起来。

  真正掀起“印章”潮流风的,当属明代国子监博士文彭。据说,他在南京任职时,某日偶遇一位卖青田石的老汉,或许出于对老翁的怜悯、对石头的敏感,他一下子买下四筐石头,回家迫不及待锯开一看,不禁大喜,灯光下奇石晶莹剔透,成了一方方晶莹夺目的图章,其中质优者,就是半透明的“灯光冻石”;稍差者,也是当时的老坑矿石。自此,青田、寿山等叶腊石开始引入印材的行列,原先作为铜质请人铸凿印章的做法被文人们放弃,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铜印时代,进入了以文士为主体、个性为特征、名家辈出的石章时代。

  当代的印章艺术雕刻,主要体现为纯手工的印面篆刻、印边微雕,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色,受到国内外爱好艺术人士的青睐。印章艺术雕刻因其制作技巧和欣赏价值,镌刻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是传统美术领域浓墨重彩的一页,如今已成为重要的“非遗”成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财经新闻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2016里约奥运会倒计时7天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尚
   第B02版:潮事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新民法谭
   第B05版:新民法谭
叫声芳邻
石能“印”意更可人
万无一失不避烦难
鞋底鞋帮
谜底揭晓
球友称我“塞尔比”
妙用拟音成趣谜
新民晚报夜光杯A26石能“印”意更可人 2016-07-29 2 2016年07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