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膨胀的机动车,让宽阔的马路变成了停车场。上海继四个月的交通大整治之后,市人大即将修订《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较之1997年制定的条例,78个条款中,新增或修改的达66条。从媒体透露的些许信息,却发现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颇宽容——对“慢行优先”的考量或将通过立法固化。
慢行优先,提出的是一个路权问题。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究竟谁更该被尊重?这是一种导向,道路设计、交通法规制定,是引导人们更多地开车上路,还是更多地步行、骑行、乘坐公交?
慢行优先,也是对百姓出行的尊重。路权是百姓的,开车的、骑车的、走路的,都拥有路权,平衡分配道路资源,本就是城市管理者俯下身来以人为本的应有姿态。
尊重慢行,还会给城市带来不一样的活力。城市拥有舒服的慢行系统,让步行愉悦,让骑行安全,不但环保,也让沿街店铺有了人气,有历史故事的街区就有人细细地打量了。
慢行优先,能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在安全的法治环境下,留住城市的人文历史、商业环境、建筑风格等“基因”,留住市井烟火气,留住慢慢踱步、顺畅骑行的风景线……期待这样的倡导早日落地。(李泓冰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