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2016年08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视舆情
舆情应对规范化探索
何小手
  何小手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在舆情应对方面该做哪些工作?大概从非典发生以来,这个问题就受到各界关注。最初舆论呼吁公开信息,后来政务公开常态化,大家又热衷讨论与此相关的一些技术技巧,学者们总结了大量舆情应对的法则,但未能成为政府的行为规范。上周末国办公布了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要求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下,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这似乎预示着舆情应对将规范化。

  通知是针对突发事件舆情应对,但它很容易被视为对邢台洪灾的教训总结。距离邢台洪灾发生已经将近一个月,相对灾害造成的损失,其影响尤其是给舆论带来的冲击可能更值得关注。这样一次波及面颇大的灾害,外界最初竟是通过互联网获知消息,大量灾害现场照片在网上流传,官方迟迟没有发布消息,促成了网络小道消息的流传。媒体对此事件的评论中,大多指向当地政府应对不及时,的确,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在事件发生两三天之后才有官方权威消息,如此滞后的反应,视其为舆情应对的灾难丝毫不为过。不出意外的话,邢台政府部门对此次灾害的应对,会成为年度舆情应对不利的典型。

  回头看政府部门舆情应对的症结,不难看出其普遍面临两大考验。一是观念的束缚,重大事件发生后,很多政府部门和官员依然习惯于就地灭火,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即便事件造成了影响,官员们也习惯掩饰,在一些措辞中试图规避后果。所以有网友就认为,邢台灾害发生后有官员表态“没有人员伤亡”,这是官员本能的流露。政府部门习惯利用掌握的媒体资源发布消息,试图以此控制消息的扩散。其实,重大事件当地媒体类似的角色扮演已经成为套路,很多时候当地媒体的发声会被反面解读,类似的观念、套路俨然已成为舆情应对的负能量。

  二是经验不足的问题,该做什么,首先该做什么,这些问题没有明确。在政府部门的工作思维中,舆论影响至今可能是次要考虑的因素。而即便发布消息,开新闻发布会,往往也会表现出对舆论的隔阂。过去不少重大事件应对过程中,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说错话而屡屡受到舆论抨击。“7·23”动车事故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因“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成名,在后来的采访中,王勇平提到当时新闻发布会过于仓促,自己并未掌握相关信息,影响了他的发挥。

  王勇平后来受到很多人的同情,因为问题不是出在个人,而是背后的一套机制。回头看,其中有两点值得总结,一是新闻发布会应该有料,讲究事实;二是要让知情者做新闻发言人。这些细节如今看来都是经验之谈,开新闻发布会成为舆情应对的硬性要求,这是舆情应对走向规范的开始,今后相关的技术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打磨总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3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4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5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6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科普
   第B0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人物/新民环球
如何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
重迎曼联
提品质念好“卖”字经
打着游戏 进奥运?
美味下的危机
舆情应对规范化探索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舆情应对规范化探索 2016-08-15 2 2016年08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