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2016年度的授奖总数比2015年减少15项,但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建设给上海注入强劲的创新动力。2016年度,上海共有52项牵头及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总数比2015年增加10项,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8%,创历年新高,并连续15年获奖比例超过10%。特别是在高等级奖项中,上海表现抢眼: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上海均有参与;3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上海参与完成2项;1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牵头完成1项,参与完成4项。
上海荣获的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3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可谓成色十足,既有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的重大原创性基础研究,又有一批重要的产业升级关键核心技术。例如,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马余刚的研究成果,对推动核物理发展、理解宇宙早期物质形态的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分别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科技“站得高”,创新“看得远”,科技创新的最终受益者是百姓民生。2016年获奖的“上海榜单”中,公众普遍关注的医疗卫生、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等方面都涌现出大量优秀成果。例如,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团队从临床实际出发,建立青光眼科普防治和自我保健的“上海模式”;上海交通大学黄震研究团队历时20年的研究成果《基于燃料多样化的压燃发动机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同时,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核心位置的上海,正在成为全国协同创新的高地。2016年度上海市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重大科技成果中,上海参与全国跨地域协作项目达到28项,占比超过一半。一批“70后”科学家集中涌现,不断成长为科研和学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