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男子合唱团诞生于1843年,和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渊源颇深。闻名遐迩的《蓝色多瑙河》,就是约翰·施特劳斯于1867年特意为维也纳男子合唱团谱写的,这首有着奥地利第二国歌美誉的著名乐曲,也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必演的压轴曲目。据悉,《蓝色多瑙河》谱子的手稿,至今仍保存在该团博物馆,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虽享有盛誉,但约翰·施特劳斯最初作成此曲时,却并不受赏识。”乐团指挥安东·巴纳席微笑介绍:“这曲子最初是写给维也纳合唱团的,可是团员们并不是很起劲,次年施特劳斯将其改成圆舞曲,并在巴黎世博会上公演,才突然名声大噪。”如今,这几乎成为维也纳男子合唱团巡演的必唱曲目,而这也是被圆舞曲带热的合唱曲目的典范之一。
昨日,来参加赏析会的除了乐迷外,还有不少业余合唱团的团员们,懂行的他们是特别来取经的。
有观众激动表示:“这个拥有174年历史的维也纳男子合唱团,是第一次来到上海。本来以为要去听原版《蓝色多瑙河》,得去维也纳的金色大厅,还不一定买得到票。没想到如今足不出‘沪’,就能在上海之春的舞台大饱耳福,真是太幸运了。”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