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你是那一年出生的?我可以告诉各位:我是13世纪末期在中国和欧洲同时出现的。有马可·波罗在1260年的文字记载为证:“中国的老年人看小字时戴着眼镜。”明朝的著名画家祝枝山也是一个近视眼。他手里拿着一个有柄的凹透镜看人,样子十分滑稽。不过,我刚来到人家时是极其贵重的东西。有记载说,有个地主用一匹马换了一副眼镜。
老底子我的模样呈椭圆形,通常用水晶石、石英、黄玉或紫晶制成,镜片镶嵌在乌龟壳做成的框子里。我带有铜质的眼镜脚,卡在鬓角上,有时用细绳子系在耳朵上,也有的人把我固定在帽子上。由于镜框是用象征神圣的动物——乌龟的壳,镜片是宝石做的,所以我的身价很贵重。人们配戴我,很多人是为了表示吉祥或者表示身份高贵,戴了我派头十足,像现在有的明星没有近视,却偏要戴一副大墨镜出场一样。
现在,时代不同了,我走进了千家万户。我要非常愉快地告诉大家:自从本杰明·富兰克林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并传入中国后,目前我正处于问世以来最吃得开的“黄金时期”。在城市里,由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每天作业要做到深夜11时,睡眠时间不到7小时,我就不请自来,双休里,家长们纷纷带着孩子到眼镜店里“拉郎配”。随着“屏幕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的普及,“低头族”越来越多,青少年朋友平均每天要花费1至3小时的时间在电子屏幕前,我更是大有用武之地,老、中、青、少对我都很欢迎,家家户户离不开我。有的一家三口,晚上睡觉时,三副不同样式的眼镜放在桌子上,早上起身,第一件事是寻我派用场。
一位权威人士告诉我,中国的近视眼发病率现在高居世界第二位,尤其是近几年来,近视逐渐低龄化,“小四眼”越来越多,青少年近视率平均高达40%。有一位眼科专家还告诉说,我国5岁以上的人中,近视眼的总人数有4.5亿人。预期到2020年,近视人口将达7亿。这些数字,我看了晚上做梦也要笑出声来。
到了临睡前,我总算可以放松一下,主人把我取下睡觉。这时,鼻子就向我诉苦:你白天在办公室里盯电脑,公交、地铁上玩手机,回家后还要看电视,你玩得开心,结果年纪轻轻就加入了“低头族”,你把全部分量都压在我身上,在我鼻头上弄出一个很深的印痕,面孔也埋怨说,难看死了。鼻子还讽刺我说:你眼睛上戴了这个东西,吃火锅、下雨天是眼前一片雾茫茫,看3D电影要戴两副眼镜,你不敢踢足球、打篮球。我也无话可说。
但是,拥有我的人越来越多,只有一批人是高兴的,那就是我的老板。庞大的需求构成了中国眼镜行业的巨大市场。这里,我要坦白一点商业秘密:全国有十大暴利行业,我很光荣地排列其中。出厂10元左右的一副眼镜,可以卖到 200元、300元。我们的行业流行这样一句话:20元一副的眼镜,200元卖给你是讲人情,300元卖给你是讲交情,400元卖给你是讲行情。其实,这几句话还没有讲出全部秘密。我的出厂价二三十元,到了眼镜店的柜台上,挂上韩国和日本进口的标签,还可以卖到一两千元。进口镜片,好一些,要一两万一副,值不值,我不明说,你得自己掂量。这就是眼镜店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的原因了。好在迄今为止,医生们还没有想出有效的办法对付近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