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处加速转型
六年来,我国软件产业收入由2010年的1.3万亿元增至2016年的4.9万亿元,年均增速为24.7%。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加速渗透各行业,带来乘数效应,创造新的生态。
而作为处于核心地位的软件产业也亟须转型升级,既应将“互联网+”与各行业的融合作为软件产业自身发展的机遇,也要将互联网作为产业自身治理的重要抓手。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供给侧改革。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与灵魂,软件和服务业业需要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推进软件产业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与创新。同时,也要积极发挥“双创”战略为软件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
2016年11月,青岛高新区与华为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合作共建华为企业云青岛基地,这是青岛市与华为深化战略合作的重要举措。该基地将依托华为领先的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建设区域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以软件开发云为依托,联合华为相关领域合作伙伴,构建云计算、软件研发、软件培训、软件外包等软件与信息产业生态,提升青岛市云服务水平。
软件开发云端变革
软件开发模式正由早期的瀑布式流程向敏捷性开发模式转变,并开始向下游延伸至IT运营领域,出现DevOps开发与运维相结合的模式。
现在,软件开发过程也被搬上云端,从受限于开发环境、地点到现在开发者可轻资产运行,基于云端进行开发,无痛协作、专注创新,软件开发云的需求急剧攀升。实际上,传统软件开发模式确实存在流程繁琐复杂、部署维护低效、团队协作壁垒等诸多问题,制约了软件交付的效率和质量。例如,传统软件交付的是软件包,首先,开发周期长,大部分软件产品发布周期都在半年以上;其次,交付成本高,传统软件从代码提交到成功部署,通过至少需要1~6个月时间,而复杂大型代码部署至生产环境,也给系统整合、运维带来巨大挑战,如兼容性问题,而且复杂的调试过程往往会导致开发与运维的相互指责。
相比传统模式,采用DevOps开发的高效能IT企业产品发布频率则更为领先。Puppet调查数据显示,采用DevOps开发的企业产品发布次数是传统企业的200倍,交付时间缩短2555倍,故障恢复时间缩短24倍,变更失败率降低3倍,计划外工作比传统企业少了22%,而投入在创新上的时间比后者多了29%。这份数据在突显DevOps价值的同时,传统软件开发模式的低效也被揭露得淋漓尽致。
但DevOps虽好,落地并不容易,尤其离不开相应工具平台的支撑。目前,网上工具很多,但大多分散单一,缺乏统一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他们对轻量化、服务化、社交化、智能化的一站式开发平台的需求更为迫切。
华为软件开发云,它是一款轻量级DevOps工具,面向中小企业、初创公司、个人开发者提供包括项目管理、配置管理、代码检查、编译构建、测试、部署、发布等端到端地覆盖软件生命周期的相关服务,采用按需计费。
传递核心优势及能力
面对软件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华为推出了集其优秀研发实践、领先研发理念及先进研发工具为一体的软件开发云平台。
软件开发云是华为企业云面向软件开发团队提供的智能化软件研发管理平台,承载先进的研发模式和方法,为软件企业及软件开发者提供端到端的研发工具服务,可以适用于各种主流软件开发应用场景。
谈及华为软件开发云的初衷,华为软件开发云产品总监徐峰表示,在2016年软件产业企业中,华为软件研发方面具有领先地位。而华为软件开发云正是华为基于其先进经验而打造的一款产品。希望通过这个产品平台可以将华为优秀的开发方法和能力传递给企业、高校和开发者,帮助他们提升软件交付质量和效率,这就是构建软件开发云的初衷。
对于软件开发云在企业云的定位,华为企业云业务部总裁杨瑞凯表示,华为软件开发云即一个面向开发者提供的公有云服务,是华为企业云面向软件开发团队提供的智能化软件研发管理平台,它面向开发者提供的云服务,即开即用,开发者可随时随地在云上进行项目管理、配置管理、代码检查、编译构建、测试、部署和发布等操作。
所有的研发人员和企业软件从业人员只需要申请就可以获得这个软件开发云服务。华为软件开发云基于云上开发、DevOps/持续交付、全生命周期、体验与乐趣四大核心理念,形成了“一多(多场景)、二全(全集成、全云化)、三高(高性能、高安全、高智能)”的七大产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