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脸络腮胡的托马斯·基尼利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写短篇小说,1964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惠顿某处》,此后共出版了三十多部长篇、十多部纪实作品和四部剧本。战争成为他很多作品的主题。“承认过去的罪行比承认今天的罪行要来得容易一些。我希望这本书可以被重读,而且带来新的意义。我一直对于人种和所谓的部落感兴趣,因为这其中存在深刻的张力,这是人性中的一种张力。”
《辛德勒名单》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奥斯卡·辛德勒冒着生命危险,倾注所有财力和智慧,营救一千多名犹太人生命的真实故事。这部小说1982年获得英语文学最高奖“布克奖”,而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使托马斯·基尼利的名字被更多人知晓,但电影的时长限制了更多小说中内容的呈现,其中就包括奥斯卡·辛德勒曾为德国的军情处做间谍。
托马斯·基尼利举例说,德国军情处当时正在监视党卫军的活动,党卫军是大屠杀的直接执行者。奥斯卡·辛德勒从1938年就开始担任间谍。1943年,他去了匈牙利,把当时发生在波兰的用毒气毒杀犹太人的事情报告给同盟国一方。“他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同盟国时,后者简直不敢相信。”
电影中还有一个被省略的内容就是辛德勒在黑市上所做的种种交易。“可能因为在电影中很难把这一点融入到连贯的叙事中去,所以斯皮尔伯格在银幕表现中就没有过多着以笔墨。可以看到的细节是,辛德勒的军火工厂连一个弹壳都没有造出来过,但当时犹太犯人是想制造弹壳的,因为他们害怕党卫军发现工厂的实际制造状况后将它关闭。辛德勒这样做的原因是他不希望由他制造出来的弹壳用来杀人,不管是平民还是同盟国的士兵。他去了黑市赚钱,当时他有一个犹太人手下,这个人很会作假,做了各种各样的假文件,用这些假文件在黑市上做了各种各样的交易,包括获取香烟、食品、布匹等等,然后用这些黑市上的交易赚了很多钱。可以看出辛德勒这时仍像之前一样,是想发财的,但电影对此却没有时间展开。”在战后的时光里面,辛德勒再也没有发过财。
“小说是一个超越时间的存在,也是一个空间非常大的所在。”所以,托马斯很高兴自己是一个小说家。托马斯·基尼利“遇见”辛德勒纯属偶然。
1980年,他到美国宣传小说《南方联邦军》,到洛杉矶一家皮革制品店买公文包,当店主得知他是《南方联邦军》的作者后,便建议他“写写二战时曾拯救过犹太人性命的辛德勒”……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