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办公 倾听诉求
天山星城小区居民中的一大半是农民动迁回搬户,2012年开始有商品房出售。矛盾始于2006年,刚刚入住的居民发现原先开发商承诺的500平米活动室竟然是在地下,没通风又无采光。“农民喜欢聚在一起闹猛,还有办红白喜事也要有场地。”天山星城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费卫新说,又潮又暗的活动室让居民们大为不满。
2012年天山星城居民区党支部成立时,没有正式办公场地,这时却是小区矛盾最集中的时候。费卫新发现,小区的5座凉亭是“人气”最旺的地方,居民们爱扎堆聚在凉亭长廊里吐吐槽说说闲话。没有办公桌,费卫新干脆就到凉亭“现场办公”,听听居民的需求。慢慢地,大家熟络起来。散落在小区各处大大小小的5座亭子也有了各自的雅号:梦贤亭、梦爱亭、梦悦亭、梦思亭和梦馨亭。
亲民活动 增加互信
真正打开居民心门,打开小区治理局面转折点的,是2012年重阳节金婚典礼。这是小区举办的首个大型活动,26对金婚夫妻一起庆祝,地点就在梦悦亭。居民区党支部请来专业的摄影师拍金婚照,老人有的搀扶着、有的推着轮椅前来。“本地人很在意喜事,没什么比实实在在的活动更能打动和凝聚人心的了。”费卫新说,金婚典礼后居委工作顺畅多了。第二年重阳节,居民区党支部在小区党员骨干、志愿者的支持下又组织了场“百家宴”,掌勺的大多是本地居民,百来户居民每家带一个拿手菜,农民和商品房居民不分你我坐到了一起。到如今,“百家宴”举办了4年,现在小区里老人每年就盼着这顿特殊的“大餐”。
居民的气顺了,居民区党支部以党组织牵头作为红线,在梦贤亭中设立居民信箱、开通微信互动平台,畅通民意诉求。居民们也开始主动配合与开发商沟通,最终在2014年双方达成共识,开发商出资改建活动室,加开一扇门、增加一处通风口,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道路坑坑洼洼、凉亭渗水等也一揽子解决。
亭子文化 关注“鸡毛”
2014年,居民区党支部有了正式办公室,结束了在凉亭下“靠天吃饭”的日子,但5座亭子的“亭文化”也渐渐清晰,以亭为轴心形成不同主题的“亭文化”活动点,5座亭子分别以共治、共乐、共助、共学、共建为主题开展社区活动,“亭文化联盟”也建立起来。居民区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骨干定期开会,商议小区事务,用“联盟理事会章程”把议事规则定下来。
“亭文化”虽名称雅致,关注的大多是一地鸡毛。一些农民动迁户习惯在楼道堆放旧家具等杂物,“断舍离”成了难以完成的任务。小区居民在梦贤亭商量后成立了一支由党员领衔、居民担任志愿者的60多人的楼道整治队,每月15日坚持楼道堆物整治,对小区41栋居民楼逐栋排查,3年时间消灭了圆台面、长条凳等老旧家具。为防止回潮,居民区党支部在冬至和过年,向居民提供圆台面和长条凳用于祭祖。
同心路上 建设家园
小区有条“同心路”,这里原来是一堵墙,隔开了商品房和农民动迁房。党支部利用亭文化联盟平台听民意,最终在居民中达成共识,在小区道路绿化改建中,推倒围墙,在商品房和动迁房相连的绿化带中开辟出一条120米的小道,方便居民出行,这也成了商品房和动迁房居民间的一条纽带,被居民们称为“同心路”。
“亭文化的本质其实是‘心文化’,党建引领开展居民自治与共治,实现‘亭的文化、梦的家园’。”费卫新告诉记者,接下来以五亭为依托,党支部把党建工作向楼道延伸,打造“门厅文化”,把党建工作做到居民的家门口。
本报记者 袁 玮
实习生 施昱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