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就是一墙之隔,因为体制有别、条块不同,一方有资源不知向谁提供,另一方“嗷嗷待哺”却找不到渠道。体制、条块、地域、身份的边界,就是无缝隙治理所要打破的。长桥街道设立的护校小黄人志愿者队伍、兼职委员等,说到底就是为社区治理连接资源、巧借外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这就是长桥街道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无缝隙治理。街道的无缝隙治理有了“升级版”,日前长桥区域党建促进会下又成立了三个支会:居园支会、居校支会和居企支会,从点对点延伸至点对面,区域内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植物园、园林规划研究院和大型企业基本被“一网打尽”。这些区域单位打破行政边界,社区与单位寻求资源对接,激活“放空状态”的资源。在党建促进会的平台上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从单一“受益”转为双向的“互利”,党建真正实现从“务虚”转为“务实”。
记者在居校支会需求清单上看到学校的渴求:“提供学生参加社区各类志愿者服务的平台”、“社区‘能人’进学校,提供讲座,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居民区则希望“了解居民区学生家长在孩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提供辅导课程”、“邀请学校老师走进居委策划学生社区活动”,由此产生的共建清单上的亲子讲座、科普文体活动、德育基地共建就是对双方需求的“回应”,比如“为社区家扎那个提供各类关于学生学习教育、青春期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等讲座”,“社区能人巧匠走进学校,为学生开展各类兴趣班”等等,都是精准“锁定”的服务对接。
“列出各自的需求清单,使街道和区域单位对双方的资源和需求一目了然。”长桥街道党工委书记伍彦心告诉记者,党建三个支会成立后,服务领域更宽泛,服务对象更多元,已经启动的牵手新上海人暑期夏令营、小黄人护校队、爱心暑托班、非遗文化进校园等党建共建项目已让社区居民得到了分享。“社区里还有许多小单位乃至小商铺,我们探索在菜场建立妇联组织,在小商铺建联合工会,也是推动无缝隙治理。”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