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已一年多,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今天发布“上海民生民意”调研报告显示,二孩最有可能由“双方父母轮流照顾”,比例高达68.8%。
“不打算生”仍占主流
数据显示,70.7%的市民对“二孩”政策表示赞成,相较于2016年下降了8.2个百分点;同时,不赞成比例为3.3%,也下降了0.9个百分点;持中立态度的市民相较于2016年提升了9.2个百分点。调查者认为,市民在“二孩”生育的实际行为选择上显得更加审慎。
“不打算生”的市民仍占主流,其比例达到55.7%;35.5%的市民“还没想清楚”。同时,“已生”占到5.1%,“打算生”为3.7%。总体上看,真正采取行动的市民占比比较小。
从年龄看,“已生”和“打算生”二孩的比例以30-39岁市民较高,“没想清楚”的市民比例以30岁以下为高,“不打算生”的比例以40-49岁为最高。
经济压力还是主因
影响市民不愿意生育二孩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压力(62.3%)、年龄或身体条件不适合生育(41.5%)和住房条件不足(23.5%)。与2016年的数据相比,除了经济压力之外,凸显出生理条件和环境(如住房等)对生育意愿的阻碍。此外,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还有孩子将来入园、入学升学压力大(16.7%),“缺乏带孩子帮手”(10.4%)等。
男性偏好逐步降低
打算生育二孩的理由首先是“一个孩子太孤单”,其比例为63.6%,其次是独生子女风险较大,为48.1%,还有就是子女长大以后互相有依靠(42.9%)。
二孩希望是男孩的为13.0%,希望是女孩的为29.9%,性别无所谓的比例则达到57.1%。反映出市民的生育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男性偏好的影响在降低。
隔代哺育成为普遍
生育二孩后,孩子的照顾最有可能的是“双方父母轮流照顾”,其比例为68.8%;其次是“配偶的父母”,比例为39.0%;而由夫妻双方独自照顾的比例分别为32.5%和33.8%;由调查对象父母承担的比例为18.2%。可见,隔代哺育已经成为普遍的方式。
相应地,在养育二孩的经济支出方面,也呈现出家庭成员分享的趋势。当问及“您和配偶以外的其他人(比如双方父母)会分担养育第二个孩子的经济支出吗?”时,68.8%的市民表示“会”,31.2%表示“不会”。
期盼配套公共政策
最为期盼的公共政策为,“生育二孩特别经济津贴”(57.8%)、“延长产假”和“保留生育妇女无薪职位”(均为31.7%)。相较2016年的结果,其排序相同,但选择比例则有了较大的下降。调查者分析,原因可能在于2017年市民的考虑更为深入,更加关注生育过程中的配套政策,如生育医疗服务、生育二孩经济上的抵扣等方面。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