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专栏名字是“陈言新事”,就是说要说些新事。端午和屈原,不能算是新事吧,按理说不到。可惜,可叹,还是要说。这些年来的教育和文化,欠债太多,在网上,连屈原也可以被骂得一塌糊涂,这等咄咄新事,再不说,真所谓是“堂堂中国空无人”了。
屈原是谁?屈原无疑是中华文脉的伟大传承人。中华文脉,简而言之,就是“诗意”二字。无论是中国文学史、还是中国历史,说到底也就是诗的历史。而屈原是一开始就站在了中国文化巅峰的那个人。大家知道,中国诗的起点是《诗经》和《离骚》,前者的作者大匠无名,后者的作者正是屈原。公允地说,两者比较起来,还是后者更具价值和意义。
屈原之后的几乎所有的大诗人和文学家,甚至史学家,都是屈原的追随者和继承者,李白、杜甫等等自不必说,司马迁、鲁迅等等也是。鲁迅评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本人的旧体诗,直接和间接化用离骚词句的,甚至不下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
而屈原的伟大,还不止此。他写了《离骚》,还写了《天问》。他在《天问》里满是诗意地提出的一系列有关宇宙的问题,都是伟大的问题,都是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提的问题。具有这样的思索的诗人、这样的人,试想数千年来,全人类出现过几个?可惜、可叹,今天,我们连想读一读《离骚》、《天问》的人,也已然不多。
屈原是这样伟大的人,关于他的爱国、他的理想、他的忠贞、他的高洁,作为后人,起码都该怀有敬畏之心。他所在的楚国,具有辉煌的文化。而具有辉煌的文化的国度,自然有存在下去的最好的理由。事实上,秦统一了天下,不出几年,还是被楚人所灭。可见文化到底是不会消亡的。由此可知,屈原的爱国,说到底是对文化、对文脉的坚守。离开了这一点,谈什么爱不爱国、谈什么先秦时期有没有爱国,都是不确切的,都是舍本求末的。
难以容忍的是,今人对古人和历史,常常以大不敬为快。甚至面对屈原这样的古人,也敢信口雌黃,任意刷屏。毫无底线的辱骂,哪里还有资格用中国文字来表达?面对写出了最美的中国文字的屈原,没感觉自己写得太不像人话吗?
屈原以来的数千年里,这样对他的辱骂,几乎是史无前例的。这说明什么?正是说明一些年来,教育的失败和文化的失落。今天多的是吃货,少的是人话。一个时代连人话都说不好、不会说了,谈诗、谈诗人的可能性真的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