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减持新规看,确实能够减缓大股东短期集中减持的压力,有利于维护市场供求平衡,因为到2018年末,光定增限售解禁部分就有超过2万亿的市值,新规可以暂时拦下超过1万亿的减持压力,利好效应显而易见。但是,这一措施本质上还是治标不治本,没能解决提升企业质量、减弱大股东减持冲动的问题。试想,茅台的大股东有减持吗?格力的董明珠有减持吗?更何况新规出台后,未来企业定增、并购重组的难度大幅增加,不利于上市公司收购兼并、资源整合,也不利于市场发现机会,营造热点,对市场活跃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市场反应喜忧参半,加上市场本身积弱已久,最终反弹昙花一现。
从行情走势看,白白枉费了管理层一番苦心,只能说明目前市场缺乏内生性反弹动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般的利好也很难扭转目前的颓势。从宏观环境看,4月份起经济数据冲高回落,再度走低,例如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速14%,较3月份快速回落9.8个百分点。从微观层面看,资金面在金融去杠杆、防风险的背景下逐渐趋紧。6月份又面临银行年中考核以及美联储议息会议,存在大概率加息可能,因此资金紧张难以改善。股市资金面临不断流失的压力,包括银证转账、两融余额等规模不断下降,水落石出成为市场无奈选择,而且这一趋势短期内还难以改变。
随着行情回落的持续,大量个股深幅回撤,部分股权质押品种面临追加质押或者爆仓的风险。据统计,在两市可比个股当中,已有150多只个股股价低于2008年上证指数1664点时的价位,有1340多只个股低于2015年调整到2638点时的价位,而上证50指数、银行、保险指数则创出一年半以来的新高,市场结构性分化严重。从操作看,当前市场既不适宜简单抄底,也不适合任性斩仓,因此发扬阿Q精神,甘当鸵鸟,以静制动,被动蛰伏可能是当前较好的应对策略。
申万宏源 钱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