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即将到来,爸爸们偏好“食肉”而不太爱吃素成为大家关心的健康话题。那么,全吃素好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张静表示,健康生活方式应遵循“餐盘理论”,即日常生活中每餐应取四分之一的主食、动物性食物(瘦肉、水产及大豆类食物)以及二分之一的蔬果,也就是说素食只需占据“半壁江山”。
张静表示并不推荐全素的饮食,长期全素食易造成营养不均衡。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是必需的物质。而植物性食物中几乎没有维生素B12,长期全素食容易缺乏这些营养素,如果素食者不吃肉,也不吃蛋、奶等,蛋白质和铁等很容易摄入不足,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而对于坚持长期吃素的人,张静建议应多吃豆类、坚果、蛋类、奶类等食品,尽量保持素食食物的多样性,保持营养摄入均衡。健康的膳食应遵循平衡原则,既要有谷类、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也要有肉类、奶类、蛋类等动物性食物,荤素搭配是健康的基础。
在素食的选择上,张静认为,“五彩斑斓”的蔬果都是不错的。颜色越深的叶菜维生素B2、叶黄素、镁元素等营养素的含量越高;橙色食物则富含维生素A;深绿色的则包含铁元素;紫色食物则可以帮助补充花青素……张静特别指出,家家户户常备的发酵类大豆制品比如腐乳其实有着意想不到的营养。腐乳的原料——豆腐干本来就是营养价值很高的豆制品,蛋白质含量达15%~20%,与肉类相当,同时含有丰富的钙质。其制作过程中经过了霉菌的发酵,使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更高,维生素含量更丰富。因为微生物分解了豆类中的植酸,使得大豆中原本吸收率很低的铁、锌等矿物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同时,由于微生物合成了一般植物性食品所没有的维生素B12,素食的人经常吃些腐乳,可以预防恶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