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互联网江湖由“BAT”三分天下:百度(B)统领搜索、阿里巴巴(A)包揽电商、腾讯(T)主导社交。其他竞争者沉沉浮浮,难以撼动三家大佬的地位。然而,个人电脑时代的好光景,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格局悄然发生变化。
腾讯是最大的受益者,微信横空出世,攫取了用户的大量空余时间。睡下关机前,还要看看微信有什么新对话;早上睁开眼,第一时间开手机点微信。而支付、游戏、购物等依附于微信的功能,使用顺手。
阿里巴巴的淘宝培养了广大群众网络购物的习惯,发展出升级版的天猫,由电脑购物积极向手机购物转型。它的壮大令实体百货店很尴尬:百货品类远不及淘宝丰富,最主打的衣服鞋帽,淘宝价格更具优势,天猫上的品类则更多。用户基数庞大的淘宝不敢不居安思危,因为面临细分行业电商的重重挑战。现在又冒出了个网易,直接一脚跨进手机电商时代,被认为也有可能成为“?”的候选者。网易的产品价格适中,关键是品质经过严选,引领生活时尚,省却了花在淘宝天猫上的大量挑选时间。翻翻评论便知,热衷于生活质量升级的消费者为买到的一件件可心家用品发出欢呼。周围不少主妇,已经从淘宝的“深度依赖”转向网易的“每日必点”。
相比之下,转型之中的百度显得有心无力。百度搜索仍是工作时的第一选择,很多人也习惯于出行前查百度地图获得最优路线,然而负面新闻缠身造成的影响需要靠时间去慢慢解决。发展新亮点方面,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下了大工夫,无人驾驶汽车的开发正在进行,未来前景光明,可何时能转化为收益,目前难以预测。
京东真的能替代百度的江湖地位吗?难说。自建物流的京东同时是一家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未来中国的人力薪酬必然呈上升趋势,企业的长期发展如果同时依赖于人力的大量投入,显然行不通。当然,京东也开始探索用机器人送货,能不能推广还需观察。淘宝和天猫成功替代了实体百货店,京东却没有能替代苏宁和国美。从价格上看,苏宁和京东的价格没有大的区别,有些甚至更低。在面对面售前售后服务方面,苏宁等实体店做得更好,从用户评论看,网络客服的解决问题能力还难以令消费者满意。另外,苏宁在网上网上双向发展。谁能笑到最后,也是一个悬念。
首席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