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 “双珠”发展之变
1997年5月19日8时4分,首趟K99次沪港旅客列车从上海站始发,跨越1991公里铁道线,抵达香港九龙。这是20年来长三角地区开行的唯一一趟进港列车。
李喆和张弛都是沪港列车的第一批乘务员,他们见证了这趟列车的变与不变。李喆回忆道,1997年沪港列车采用的是先进25K型车;2007年4月18日,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沪港列车搭上等级由“快速”改为“特快”,如今,这趟列车“荣升”为“直快”,单程时间仅需19小时16分。车上还安装开通了免费WiFi。
“过去,旅客大多是携带‘回乡证’,如今‘回乡证’变成了‘通行证’。当初,车上往返两地以探亲流为主,现在是商务、探亲和旅游等多流叠加。”谈起时代的变化,张弛津津乐道。原先从上海去香港探亲的旅客,喜欢携带一些生鲜食品,上海的马兰头、百叶结,让在港亲朋品尝到了“上海味”;从香港到上海的旅客,行李箱里则装着化妆品和手表等电子产品。
如今,两地互联互通,齐头并进发展,生活用品基本无差异,旅客的行李箱越来越小,携带的物品越来越少。
求新 “海派”服务之美
“20年,客运段在服务上求新求变,理念上从管理旅客向服务旅客转变,体验上从让旅客‘走得了’向旅客‘走得好’转变,”上海客运段党委书记楼声宏说。
20年来,上海客运段沪港车队担当着这趟列车的乘务工作。如今,沪港车队设立4个包乘组,职工171名,乘务员都是经过层层培训、考试“过筛”后选拔上岗的,乘务员们都具备英语、粤语、普通话三种语言会话能力。
沪港列车的美食文化享有很高的声誉。据厨师长苗仕明介绍,车上餐食以上海本帮菜和港式菜系为主,春夏秋冬四季各有时令菜谱。旅客到餐车点餐,水晶虾仁和干烧鲈鱼几乎桌桌必点。
沪港车队党总支书记耿美莲带领她的团队,逐渐形成了以“爱心”、“舒心”、“称心”为内涵的“三心”特色服务法,展示“海派”服务魅力。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遭遇大范围冰冻雨雪灾害,上海开往九龙的沪港列车受到影响,16名列车员奔波在12节列车车厢里,为旅客送去食物和水。列车晚点85个小时,300余名旅客没有怨言。
据沪港车队副队长吕琦介绍,沪港列车开行至今,乘务员在千里铁道线上,从容应对车上孕妇临产、旅客急性心肌梗塞、脑溢血等各类突发情况530余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成功挽救80余位急病、重病旅客的生命。
本报记者 金志刚 通讯员 陆应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