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郊野大地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0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青云:传统“辞赋”钩沉地域文化
付婷
  “江海通津,崛起东南都会;帆樯比栉,挺生国际名城……”一篇《上海赋》,被海上文坛誉为“韵文版的《上海通志》”,荡气回肠;“康王旧戍,滨海新城;陆成远古,郡昉先秦。历沧桑而多史迹,饶物产而秀人文……”一篇《金山赋》,献礼金山“联合建政,撤县建区”20周年,意韵悠长。

  这两篇辞赋的作者,都是来自金山的“70后”张青云。“赋”是介于古典诗歌与文言散文之间的传统体裁,讲究字句雕炼,音韵和谐,创作者并不多,而张青云的热爱则源于一份责任心:“‘辞赋’这朵国学奇葩,在当下中国重新焕发出时代的生机,《金山赋》是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结合的有益尝试。”

  张青云在辞赋方面的造诣,起于家学渊源。祖父张之仁先生,上世纪40年代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国文系,童年起张青云就跟随他研读国学典籍,习作诗词、辞赋、骈文、楹联等传统韵文。20岁开始,张青云先后在核心报刊发表诗文辞赋1000余篇,后成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特聘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等。

  2015年,张青云应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特邀创作《上海赋》,在文坛一炮而红后,他又应邀为家乡金山创作《金山赋》。前期,需要大量收集和研究史料,从明正德年间所修《金山卫志》、乾隆版、咸丰版《金山县志》,到建国后及近年出版的《金山县地名志》《金山简史》《金山古今谈》,光是书签就夹了300多张。“‘都邑赋’需要以充沛的笔力综合铺陈一个地方的地理、山川、历史、物产、风土人情,等于一部有韵而浓缩的地方志,必须占有丰富的资料并加以精心剪裁和精细锤炼。”

  这篇2000字的辞赋,要求严格,张青云采用平声、仄声韵逐段交替的做法,诵读起来音调铿锵;以时间为经,人物、事件为纬,以宏大叙事勾勒金山从远古至当代的沧桑巨变、灿烂人文、名贤杰士、山川形胜、城乡新貌等元素。“这是我创作生涯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值得永远珍视。”本报记者 范洁

  通讯员 付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专栏/评论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20版:互联网天地/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坐在稻田里喝咖啡
张青云:传统“辞赋”钩沉地域文化
顾村公园 映日荷花别样红
马陆葡萄成熟上市 价格持平品质更佳
临港奉贤携手打造智能新镇
陆俨少书画展开幕
庙行文化节精彩纷呈
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新民晚报郊野大地A07张青云:传统“辞赋”钩沉地域文化 2017-07-01 2 2017年07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