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文体汇/人物
     
本版列表新闻
~~~中福会儿艺剧院院长蔡金萍的“少年派”世界
~~~中福会儿艺剧院院长蔡金萍的“少年派”世界
~~~中福会儿艺剧院院长蔡金萍的“少年派”世界
~~~中福会儿艺剧院院长蔡金萍的“少年派”世界
     
2017年07月0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场“儿戏”一场梦
中福会儿艺剧院院长蔡金萍的“少年派”世界
华心怡
■ 蔡金萍近影
  70年,沐风雨眺彩虹,早有一颗洞察世事的澄明慧心。却偏偏,从不曾丢开初时的童真与童趣,只是守护一如往日的纯净乐土。2017年,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70岁的赤子无邪。而这个7月,它还将迎来“童心·童梦”第十届上海国际儿童戏剧节。

  孩童们的世界是小小的,他们并没有太多的阅历和经验去认识周遭。孩童们的世界又是大大的,只要为他们添上梦想的翅膀,未来穹宇便充满无限可能。“儿艺是宋庆龄女士亲自创办的剧院,她一直说要用戏剧点燃孩子们的想象力。做儿童剧,不仅只是让孩子们高兴,同样需要审美的高度。”跟随中福会儿艺剧院院长蔡金萍,走近“少年派”的奇趣世界。

  执着“儿戏”一辈子

  圈外人认识蔡金萍,很多是通过电视上的角色。最脍炙人口的,大概要算情景喜剧《老娘舅和他的儿孙们》中的大媳妇梅艳萍。不过对于圈子里的人来说,蔡金萍“儿戏”了一辈子。

  这当然不是真的儿戏,却是一番大事业。“40年了,几乎整个人生都在和儿童剧打交道。”蔡金萍13岁考入了儿童艺术剧院学馆。想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可一点都不简单。那时,小金萍只有37个同学,却有40个老师。除了文化课,还有台词课、表演课、芭蕾课和民族舞培训。连武功课,请的都是杂技团的老师。“像翻跟斗,要从三张桌子叠起来那么高的高度翻下来。”蔡金萍说起儿时往事,仍是一副怕怕的表情。这些功底,影响了她一辈子。说起话来,字正腔圆,一听便深有舞台底蕴。

  蔡金萍出了名地“爱折腾”。作为一名出色的儿童剧演员,上世纪90年代获得梅花奖之后,蔡金萍又心生了自己当导演的愿望。“那个时候剧团的经营状态并不理想,我就向领导提议自费全脱产去上戏念导演系。三年的学习,我对儿童剧的理解又进了一步。”演员、导演、艺术总监,她站在不同的立场去打造儿童剧,蔡金萍接连获得了话剧金狮奖的表演奖、管理奖、导演奖。

  这并不是蔡金萍一个人的故事。中国儿童剧从式微、起色到蓬勃,背后是时代的变迁,以及蔡金萍和她同行们的不弃与守护。

  大有乾坤“小字辈”

  讲好“小字辈”们的故事,实在需要大智慧。儿童剧,绝不只是让孩子们笑一笑,乐一乐这么简单。

  即将展开的2017年上海国际儿童戏剧节,蔡金萍导演的《泰坦尼克号》将作为开幕剧与观众见面。凄美动人的经典爱情大片,如何成了一幕儿童剧?“其实在《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中,不仅有爱情,还有亲情、友情、责任与担当。我们的编剧杜邨特别想把这些内容展现给孩子。”动物们成为儿童剧《泰坦尼克号》的主角。杰克与罗斯,成了猫与鼠,这对天敌在生与死的灾难面前携手。而电影中临危不乱奏响音乐抚慰人心,直到最后沉船一刻的乐队成员,则由四只狗出演,它们代表着忠诚。在儿童剧中,还有一条波斯猫引领的浅浅的爱情线。“之前演出时,还有带着小朋友而来的妈妈说自己被感动得掉了眼泪,波斯猫朦胧的爱情让她想到了自己的初恋。”

  “小字辈”里的世界,不仅只有浪漫与美好。他们,有时也不得不面对变故与残忍。重要的是以艺术的方式去引领。以孩子能接受的语言去打造世界文化精品,是中福会儿艺的一大特色。他们最新排演的《巴黎圣母院》也值得期待,“比如丑丑的卡西莫多我们用大猩猩来代替,而美丽的艾斯米拉达则是一只百灵鸟。其实排一部戏,并不是说要让孩子们吸收所有信息。如果通过一部戏,他能明白一种行为,理解一个道理,甚至是知道原著的名字,我们就感到很满足了。”

  “全科医生”功长远

  蔡金萍的老师曾与她分享过一段记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位小观众看了儿童剧《小雁齐飞》,便立志也像剧中人一样做一个气象工程师,并最终实现了梦想。“对我们做儿童剧的来说,看到艺术影响人生,最大的获得感,莫过于此吧。”

  现在的儿艺人,更幸福了。艺术在交流中,更具光彩。上海国际儿童戏剧展演创办于2004年,是全国最早由院团承办的国际儿童戏剧展演。每到暑假,上海的孩子们就可以不出国门,看到具有异域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儿童剧。 “十全十美”的十届上海国际儿童戏剧节共吸引了86台来自英国、美国、比利时、西班牙、克罗地亚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56个儿童剧团和木偶剧团到上海演出,其中80%以上的剧目为首次在中国内地演出。

  蔡金萍说儿童剧其实是“全科医生”,“它需要全套做打唱说,它还要把大大小小的真知,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发布给孩子们。”如今已是二孩时代,儿童剧的需求量比以往更大,民营剧团也多了起来。“但孩子们是没有辨别力的,需要我们去引导。所以我们必须严格把握剧目的选题与质量,坚持做高端优质的剧目,带动其他剧团,达到良性循环。”人生的扣子,从第一颗开始就要扣好。以不同的方式向孩子传递真善美,儿童剧这个“全科医生”功不可没。         首席记者 华心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专栏/评论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20版:互联网天地/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一场“儿戏”一场梦
砰一声枪响 “夜之女王”上场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汇/人物A09一场“儿戏”一场梦 2017-07-01 2 2017年07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