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1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猗园的竹
殷慧芬
  殷慧芬

  南翔的古猗园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始建于明嘉庆年间,原名猗园,取《诗经》中“绿竹猗猗”之意趣。“绿竹猗猗”,决定了古猗园与竹的不解之缘。

  古猗园的设计者,偏巧又是明末清初的嘉定竹刻大师朱三松。朱三松喜竹痴石,又是治园高手,常常独自一人在细雨大雪中倘佯古寺小道,寻找治园灵感,当时嘉定、南翔的私家园林多得益于他的指点。古猗园便是朱三松的杰作。

  朱三松为明末清初的古猗园主李宜之造南厅庭院,修竹自必不可少,另有腊梅、天竺、芭蕉、老松陪伴,四时风景俱佳,令人流连不已。

  南厅是李宜之的书房。李宜之是“嘉定四先生”之一李流芳的侄子,精于诗文,酷爱园林,自号“寓园居士”。史载少年天子顺治,读到李宜之文章后,曾拍案叫绝,得知李宜之已逝,又扼腕叹息,可想李宜之的才气逼人。如此风流才子,其书房自然是书香幽竹,不同寻常。

  园中之园“青清园”以竹为主题,遍植了20余种竹子,绿荫延延,佐以荷风竹露亭、君子堂、观月台等诸多亭台楼阁,幽篁修竹营造出一片清平。这里或竹石相间,或松风竹影,处处诗情画意。嘉定原是有名的竹乡,曾经处处修竹,文人雅士更是爱竹成癖,画竹,咏竹,并由此衍生出名闻遐迩的嘉定竹刻。现因种种原因,竹林几近湮灭。如今要看竹子,大概只能到青清园了。

  青清园小径两边的潇潇竹子摇曳出倩影和凉风。竹径通幽,我常随着游人缘经一一寻去:象征着忠贞爱情的紫竹,江南院落曾经须臾不可无的慈孝竹,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刚正不阿的方竹,特立独行的龟背竹……失恋者在这里寻找慰藉,成功者在这里得到宁静,愧对父母者在这里自惭不已,平庸者在这里磨砺刚强。明代朱三松在古猗园早先的结构布局中寄托了江南文人对竹子的审美意趣,建于1988年的青清园继承了朱三松的理想,重现了绿竹猗猗的古意。

  且不说古猗园内建筑中立柱、椽子、长廊上镌刻着千姿百态的竹景,近些年的秋日,你若来到古猗园,那正是观赏园内陈列的竹艺、竹文化的好时光。嘉定传统的竹刻作品,竹乡安吉的竹贴画,还有上海插花协会的竹艺插花……让你目不暇接。我对嘉定竹刻情有独钟。竹镂文心,明清时期的嘉定竹刻刻的是真正的文人心迹。历代嘉定文人以竹自喻,将竹作为颂扬对象,寄情其中。朱松邻始创的嘉定竹刻,更是直接地将竹与文人维系在一起,通过竹刻寻找精神寄托,竹子劲秀挺拔、超逸高洁又熏育着嘉定文人。古猗园年年举办的竹文化展示,正是延续了嘉定人对竹的品格的崇敬之情。

  我又来到南厅,南厅静静的庭院有一种沉郁落寂之感。南厅又名难厅,明万历年间,这里发生过一场酷烈的主奴契约之争。李氏全家,除李宜之一人在南京做客外,其余全部遇难。几十年来,制造这起恐怖暴动的一直被作为正面人物歌之颂之。南厅大门对面是竹枝山,种了一大片倭竹。倭竹,灌木状,低低的,矮矮的。据说,李家被杀的尸体就埋在这里,难怪这一丛丛倭竹,远看似坟冢。竹枝山上白边叶子的倭竹便是李氏后人的“戴孝竹”。我凝视这片倭竹,古猗园的竹又给了另一种思索:这世界的血腥残酷何时真正终了,大千世界花好月圆、竹露松风、风和日丽该多好。

  十日谈

  白鹤南飞地

  云翔寺,堪称江南鲜见的仿唐寺院建筑群,明请看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78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09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人物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母亲的对联
生命的四季歌
炎夏补记
元代美酒开坛记
吴淞港口 (水彩画)
古猗园的竹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19古猗园的竹 2017-09-17 2 2017年09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