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93岁老画家富华在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举办“春之韵——富华花鸟画展”。我和老伴在小儿陪同下,2月17日年初二参观画展并到他的住所拜年。93岁的传奇画家富华,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讲话中气足,尤其记忆力惊人。近百岁老人人生经历坎坷,跌宕起伏。他原名富继武,满族富察氏正蓝旗人。1926年生于北京,1943年参加革命,1944年转入江北淮南新四军参加抗日斗争,1945年担任中共南京地下党市委书记陈修良(1904—1998)的通讯员兼秘书,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1月受陈修良同志派遣,由南京到上海市大场搞地下工作,任中共上海北郊区区委委员,开展农民运动,建立党的地下武装,迎接上海解放。1949年1月13日他深夜被捕,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因为国民党特务知道他会武功,所抓捕他的6个特务都是打手,他们一拥而上,打了整整一个半小时,两颗牙齿被打掉。后来又坐“老虎凳”,灌辣椒水,被打断3根肋骨,落下肺部后遗症。1949年5月23日,上海解放前夕,富华和难友们成功越狱。“文革”中他又落难,被投入狱中,多次死里逃生,受尽折磨,牙齿全部掉光,成了无“齿”之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是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画雕塑院、上海海墨画社的创建人之一,为著名花鸟画家。耳顺年后,负笈英伦一去25载。先后到意大利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夏威夷及澳大利亚、新加坡、马六甲、巴黎、非洲、美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游历并举办个人画展。伦敦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博物馆、曼彻斯特国家艺术馆、喀麦隆博物馆、巴斯博物馆、利兹博物馆、南澳洲皇家艺术馆和德国哥伦博物馆等均收藏其作品;曾被英国BBC电视台、广播电台多次采访介绍。富华自幼习武,为武林高手杨雨亭、褚桂亭入室弟子,学得道家拳术形意八卦融会于笔墨之间。旅英期间,富华以表演、教授外国人中国功夫和中国书画艺术为业,并创办“英国中国画画家协会”及会刊;2007年还和澳大利亚裔英国教授多乐喜(1930—2011)结为夫妇。2011年他自英返国,2015年4月定居大场,平日在家研究、搜集流失海外一大堆中国古代珍贵瓷器和文房四宝,并著书立说。他和三联书店签约拟出6本专著,现已出版《中国五代柴窑瓷器》《中国宋代汝窑瓷器大观》《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
富华一生波澜壮阔,极富传奇色彩。其养生方略也与众不同。走进他的二室一厅画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赵丹和沙孟海为他题撰的“红雨楼”。富华精通武艺,爱耍十八般兵器。画室里除笔墨纸砚外,便是刀枪剑戟了。他常与笔者侃大山,说起他的养生之道。每天早上4:30起床,先吃3种药:一是阿斯匹林;二是中药:牛黄解毒丸;三是鱼肝油,主要防止高血压、血管硬化、保护眼睛。此法已坚持20年。他从不生病,不知“三高”;也从不去医院,所以他无“病历卡”。早上喝2大杯浓茶,然后抹桌扫地搞清洁卫生,等于早锻炼。一日两餐,上午10时一餐,下午4时一餐。他是北方人,喜欢面食,自己动手烙饼,包饺子、做馒头;最喜欢吃面疙瘩。他说这是人生乐趣。从来不吃补品,也不吃水果。他长期一人独居,不用保姆,也不依靠子女、家人照应,每天晚上7:30看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睡觉,天天如此。富华除了潜心研究写作外,他画画自娱。他最喜欢学习,尤其学习习主席讲话、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社论”,犹爱看《新民晚报》“国际新闻”版,对国内外形势分析头头是道;常到邻近的行知实验中学应邀作报告。他的演说水平高,听者鸦雀无声。今年8月20日解放日报刊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出版的消息,他次日打电话给“行知”杨卫红校长,由他出资购买100本书送给学校,杨校长说买50本足矣,结果他买了50本送给该校,祝贺新学期开学……他常对我说:生活一定要有规律。一不吸烟,二不喝酒。年纪大了,一定要量力而行,细水长流。老子说做人一要“知己者明”,意为人贵有自知之明;二要“知止者智”,即适可而止;又说“武艺伴随着我革命的一生”。想必这就是他处世之道和养生秘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