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办消息,由北京市负责组织建设的冬奥会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总共52个项目,截至前天已经开工建设44项。北京冬奥会计划使用24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2019年年底至2021年各场馆陆续完工。
华丽之变
北京赛区13个场馆中有11个是2008年奥运场馆。冰上唯一新建的比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将被打造成全球第一个智慧场馆。
华丽变身,是为了迎接更绚烂的绽放。目前,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已经启动向“冰立方”华丽变身的改造工程,将于2020年7月完成场馆永久设施改造。改造后的“冰立方”将在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承接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项目。
根据改造方案,“冰立方”将在保有“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础上,新增冰上功能,即在比赛大厅中部通过搭建可转换结构及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形成具有4条标准赛道的冰壶场地。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常宇透露:“北京冬奥会大量使用北京奥运会时的体育场馆,改造后的‘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等均将再度亮相冬奥会。这些双奥场馆的实践将载入奥林匹克史册。”
亚洲之最
作为北京冬奥场馆里最受瞩目的一个,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今年底将实现封顶封围。国家速滑馆又名“冰丝带”,设计理念来自冰和速度结合的创意,其外墙曲面由低到高,盘旋而成的“冰丝带”就像速滑运动员高速滑动时留下的轨迹。外墙动感十足的22条“冰丝带”,又象征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了在赛后实现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等所有冰上运动全覆盖,为民众提供更大的冰上活动空间,“冰丝带”特别采用了全冰面设计,约有1.2万平方米的冰面,创下亚洲之最。
北京冬奥组委张家口运行中心副主任李莉介绍,冬奥会结束后,“三场一村”(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张家口冬奥村)作为奥运遗产永久保留,成为奥林匹克公园。同时,将赛事核心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常宇表示:“‘冰丝带’将打造成为可四季运营的冰上活动中心。延庆赛区的场馆和附属设施,也都充分考虑到了赛后利用功能,持续造福于民。”
从通过《奥林匹克2020议程》,到颁布办奥“新规范”,国际奥委会努力让奥运会变得“可承受、可收益、可持续”。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到“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中国源源不断地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着中国智慧。中国智慧让奥运会“可承受、可收益、可持续”。
本报记者 厉苒苒
相关连接
冬奥倒计时
● 2019年5月11日
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纪念商品正式发售
● 2019年下半年
发布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
● 2019年10月
高山滑雪中心达到测试赛要求,其他竞赛场馆在2020年陆续完工
● 2019年底
启动面向全球的冬奥会志愿者招募活动
● 2019年底
京张高铁、延崇高速建成通车
● 2020年底
冬奥村基本完工。赛后,冬奥村将变身北京市人才公租房
● 2020年2月-2021年上半年
20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测试赛将先后举行,最早的一场测试赛是高山滑雪世界杯。
● 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
北京冬奥会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