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之后,他一手创办了“刘军足球训练营”,致力于推广和普及青少年足球。提起基层教练待遇偏低的话题,刘军有一套独特的见解。“现在的青少年足球培训有些乱,给人的感觉就像以前的‘军阀混战’,各搞各的,教练员的能力和水平在待遇上也得不到体现。我认为要解决这一乱象,应该建立一个等级考核体系,有一个基本的评判标准。”
刘军本人就是教练出身,他认为要当好教练不容易。“教练员是一个综合型的人才,不仅要懂球,还要善于思考、交流、总结。一般来说,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培养出一个比较合格的教练,十到二十年才能出一个优秀的教练。国外有过一个排名,全世界高风险的职业,教练排在飞行员前面。”
目前青少年足球教练待遇如何?刘军觉得确实偏低。“才四五千块一个月,谁愿意来当教练?一个人过日子还马马虎虎,在上海想要养家糊口太难了。”他说,“但目前整个环境就这样,我也是在苦苦维持。”
刘军表示,市场不规范是造成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应该尽早建立起一套考核制度,让有就业资格的教练发挥作用。“达到什么级别,就有什么样的收入标准,这样大家心里都有数。比如说D级的教练是什么待遇,C级的教练又是什么待遇。当然,在此基础上,也要综合考虑年限、培养多少人才等因素,这才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体系。”他说,“规范了以后,去做足球教练也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不错的职业,这样不是很好吗?”
“我们现在虽然有所谓的‘校园足球辅导员’考级,但与收入完全不搭界。”刘军介绍说,“以前我踢球的时候,有区少体校、市少体校,等级都很清晰,现在全乱掉,根本就没有标准。教练员的价值与价格没有挂钩,整个市场也没有建立起来,教练自己都不清楚该拿多少合适,因为他们没有可供参考的标准。如果哪一天更规范了,我相信愿意来做青训的教练会更多。”
本报记者 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