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9月0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只”一词应怎么写?
褚半农
  文 / 褚半农

  上师大翁敏华教授专治元曲,其发表在本报“夜光杯”上的《大衣口袋里的那一握》,亦写得“元曲”意味十足,人间情味十足。我最感兴趣的是她在文中用了个典型的上海方言老词“一只”,词义是“十二岁”。

  将两人年龄相差12岁称“一只”,这在上海老方言中常用,至今还是,“我脱伊小仔一只”,是说我同他(比)小了12岁。翁教授文中用的也是这个意思。

  只是“一只”二字怎么写?翁文中也提到:“‘一只’呢还是‘一匝’?”她因吃不准而写成“一只”。在上海方言出版物中,拙作《上海西南方言词典》(2006年版)收有此词,里面写作“一折”。《上海话大词典》》(2007年版)也写作“一折”。但1997年出版的《上海方言词典》不收此词。

  我把它写作“一折”,是因读音相同,究竟其字准确与否,心中不是非常明确,也不明了为什么12岁会称“一折”的,还认为可能同12为“一打”是一个道理,或者同12个生肖一个轮回有关。在阅读明清文献时,我一直留意着书证资料的发现,几年中没有进展。巧得很,前不久,我在再次阅读《土风录》时,发现卷十一中对此有记载,原文是:

  “十二岁曰一匝。见高诱《淮南子》‘数杂之寿’注:‘杂,匝也。’人生从子至亥为一匝。”

  旧时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用于人的年龄时,就有六十岁为一个甲子之说。“从子至亥”,是指地支中“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符号,这是古人从木星公转周期为12年来的,从“子”至“亥”绕完一圈为一轮,这一轮便是“一匝”,共12年。用到年龄上,“一匝”就是12岁,它也同12种生肖的一个轮回相符。

  “匝”字在生活中原不大用得到,方言中的原读音是什么也已不甚清楚。自有了高架道路出现“匝道”后却成了常用字,但大多跟着普通话音读作“砸”了。《土风录》中对“匝”的读音有注:“音侧”,与“折”同音。看来,表示年龄的12岁,用“一只”容易同数量词混淆,且“只”字有文白两读,做量词时的上海话读音也不是“折”而是“着”(沪语音着棋之“着”)。而用“一折”只是记其音而已,准确地应写作“一匝”。

  《土风录》的作者顾张思,是清嘉庆时江苏太仓州人。按照研究此书的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的说法,书名称“土风”,“则取为集录地方言语之义”。此书搜集吴地方言俗语1000多条,其中很多语词流传有序,至今仍活在上海西南农村、即原松江府方言中。这部书对研究沪(吴)语的演变、发展,有不可替代作用,“诚为可珍视之作”。《土风录》也已成我的吴方言资料书收藏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上海新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周末烽火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读者之声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中秋月饼聚会谈变化
闲话“二房东”
爬山虎
哮地光
“一只”一词应怎么写?
从荡马路到数电线杆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B11“一只”一词应怎么写? 2014-09-07 2 2014年09月0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