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将塌,斯人已逝,但库淑兰所创造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符号却成为了后来人宝贵的精神财富。10月13日,2015“BMW中国文化之旅”南线车队走进陕西省旬邑县,在“剪花娘子”库淑兰用五彩纸片剪贴出的艺术世界里,感受陕西民间艺术跃动的生命力,探寻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中国汽车行业中唯一一个长期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BMW中国文化之旅”九年来不断探索与实践,努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能保留住传统文化底蕴,又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
镂金作胜,妙剪成画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人们美好的艺术想象,旬邑彩贴剪纸更是独具特色,充分展现了陕西的地域文化特征和陕西人独特的性格特质。
在旬邑,“剪花娘子”库淑兰的名字几乎成为一种传奇。娃娃亲、缠脚、丧子、逃荒……这些发生在所有旧时底层妇女身上的词汇同样一个不落地成为库淑兰生活的注脚。但一辈子受制于家庭和男人的她,却有着一种乐观跳脱的生活态度。当地传说库大娘曾经不慎摔下黄土沟,险些丧命,但醒来后的她却开始自称“剪花娘子”,剪纸技艺突飞猛进,剪随心走,如有神助。这或许只是一个传说,也或者是因为库大娘那打破常规、浑然天成的艺术作品确实有着如神迹一般直击人心的力量。
库大娘破旧的窑洞里满是她铰的“红纸绿圈圈”,各种生灵万象、传说故事,分明是一座世上独有的艺术殿堂。
2004年,“剪花娘子”溘然长逝,留下十几位传承人继续守护旬邑彩贴剪纸这门民间艺术。与库淑兰相交20年,也是库大娘生前惟一的亲传女弟子魏伊平曾说过:“库老师说我能给她的作品带来灵感,但我觉得是她给我一种动力。库老师留给我的财富就是她的精神,让我一辈子都享用不完。”
守护传统,助力传承
陕西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也孕育了丰富的民间艺术。但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许多民间艺术也逐渐面临着鲜人问津、后继乏人的困境。山头上难以听到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陕北民歌,窑洞里也很难再看到女人们拉着家常,妙手翻飞剪着纸花的场景。在这种现状之下,守护传统文化,助力“非遗”活态传承成为了“BMW中国文化之旅”坚持九年的最大动力。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中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长期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BMW中国文化之旅”在九年间已经先后探访了中国21个省及直辖市的24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沿途90项亟待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研究课题进行了总计930万元的捐助。也正是出于对中华文明的敬意与文化使命感,促使“BMW中国文化之旅”不断前行,积极探寻“非遗”保护的新路径,让传统文化走入现代生活并重新焕发生机。
对此,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公共关系及企业社会责任副总裁杨美虹女士表示:“与九年前相比,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需要以全新的思维去寻找‘非遗’保护的新方向。今年我们邀请了近十名创业家、企业家、艺术家、设计师、文化名人加入车队,有效提升了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受邀参与活动的企业家们还希望开辟出专门针对社会精英人士的文化探访线路,继续加大对社会精英人士的影响力;我们的爱心车主则表示将汇聚更多的BMW爱心车主俱乐部的力量,共同筹备致力于传统文化保护的公益项目。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文化之旅官方微信开展网络互动活动,仅在过去的十天中就吸引了两万多人参与,让公众对‘非遗’产生直观的体验与兴趣。这些新举措不仅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更为我们在将来尝试可持续的‘非遗’保护模式给予了信心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