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中秋季入学的申请期限将近,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提前加入竞争队伍。留学越早越好?美国读高中比国内轻松?本报记者梳理了留学美国高中的几大误区,希望对计划留学美高的家庭有所帮助。
履历包装至关重要?
不少出去的小留学生都会把履历包装一下。因为家长、孩子和一些中介深信,履历包装对申请学校举足轻重,美国学校看重成绩也看重学生的其他能力。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等孩子到了美国中学,他的实际能力是掩饰不住的。“一项社会实践,若你描述的用词不当,校方就能分辨出真伪。”拥有多年美国留学培训经验的钱女士说,“还有面试,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校方也能判断你是否说谎。”
美国人崇尚诚信,一个人即使失去财富、失去工作,也不能失去诚信。接受了这样的信念,中国留学生反而与国内的家长起了冲突。父母还是投机取巧的思维,觉得孩子不懂事,孩子则告诉父母,如果真有值得骄傲的经历,学校一样会被打动。在加州帕萨迪纳读书的克里斯蒂从十年级开始,去当地教会当志愿者,教孩子语言,组织孩子演音乐剧,两年后她把这份经历写入申请书,得到了心仪大学的认可。“我发现自己真的喜欢去做这件事情,我在申请书里写了出来。”克里斯蒂说。
针对诚信这一课,国内的学校也在制度上加强了培育。上海平和双语学校高中部的老师徐婧和奚立毅说,入学新生培训的时候,就专门跟大家讲了这方面的很多例子,告诫他们不要作假。国际课程要求学生提交论文,学校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审核,若发现有造假,会对学生的成绩实施处罚。
美国中学读得轻松?
萱萱九年级随父母来到洛杉矶,在中部的南帕萨迪纳高中读书。“这里没有班级,都是自己跑班,一天三节到四节课,一节课有100分钟,老师慢悠悠地讲,先处理作业,再讲课,再一起做练习,没有国内那么赶。”萱萱说,“老师不会来盯你有没有交作业,即使交了也不会看做没做对。”
美国中学倡导接受教育以及自主学习的愿望应该来自学生本身。看似松弛的教学其实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自己要学会管理时间,利用时间。
新泽西州佩尼顿中学的新生苏珊说,在国内的中学,都是做卷子,题目有标准答案,到了美国,是自己找答案。作文要自己定题,写什么老师不管,重要的是你想表达什么,怎么表达。科学课更是要求你做很多实验,并提交报告。老师布置要求,实验要你自己设计并完成,再写成分析报告。最挑战的是历史课,苏珊说自己这方面知识本来毫无积累,而美国同学的阅读量又大,差距不是一点点。跑图书馆,成了自己尽力弥补的办法。这一课自己是B-,来美国读书成绩最差的一门。
美国中学是自己选课,哪些是必修课?哪些是你将来要重点发展的方向?每门课的学分情况如何?全靠学生自己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到了十年级,要根据大学申请对自己的课程进行规划,增加AP(大学先修课程)。课程会更加繁忙,而优秀大学的入学竞争也会在这个时候变得激烈。像加州著名的圣马力诺高中,很多中国学生为了SAT考出高分,只能在课外拼补习班。
越早出去越有优势?
不少父母急着把孩子送到国外,认为语言环境适应得早,就有优势。的确,孩子年龄越小,对外语的接受度越高,但在美国求学,要适应的绝不只是语言,不少孩子因为其他基础没打好,步履维艰。
比如学习习惯。美国中学期末考试前并不会安排复习,一切靠学生平时积累,平时作业完成的质量,决定了你这一学期的收获。“考试成绩只占一小部分,比如30%、40%,其他看你平时的作业。”萱萱说,“想要考试的复习卷,只有等到一年一次的义卖花15美元买下来,平时不按时按量完成,就没有补救余地了。”萱萱来自上海排名靠前的民办初中,养成了有作业就尽快完成的习惯,她的一些同学国内没养成这种习惯,或者直接来美国上的初中,情况就有些糟糕。“他们学得很累。”萱萱妈妈说,功课拉了下来,一些家长也只能陪着孩子去校外上补习班。
不少孩子家里经济条件优渥,他们到美国后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每天过得浑浑噩噩。有个男生在学校里抽烟被开除,其他学校也不接受他,到最后没办法,家长再出钱,把他送去其他国家留学。
美国厚仁教育今年5月发布的《2015版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中指出,被开除的中国留学生中有43.22%在美不超过一年,其中,行为失当和违反法律的情况占到了6%。
会说就是语言过关?
去美国前,中国学生都会抓紧补习英语,尤其是口语。不过,到了美国中学的课堂,语言仍然是最要花时间克服的一道坎。学美教育董事长张恒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里指的语言坎不是通常的交流,而是课堂讨论上的主动表达,中国学生在国内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而美国中学的教学以开放式讨论为主,老师鼓励学生自己发表观点,进行知识的“碰撞”。从会说到敢说,“小留学生”才算真正融入美国的中学课堂。
萱萱说,刚来时,看到美国同学课堂上侃侃而谈,而且不管别人还有没有时间讲,自己的顾虑更大,怕说不好口音也不标准。但老师喜欢能问问题的学生,认为这是配合教学的表现。“有一次的环境科学课,我站起来发言,但说错了,老师纠正时向大家解释:发言可以帮助大家了解自己想问题的思路错在哪里,以后考试时就能纠正你之前错误的知识点。”萱萱说,慢慢地,自己就习惯了上课积极发言,当然,也有中国同学不愿张口的。
张恒瑞说,这个适应过程,一般需要一年甚至几年,中国留学生往往在美国中学仍不善于顺畅表达自己的观点,但通过中学课堂的积累,对大学阶段的学习很有帮助。这是中国学生留美最难逾越的障碍,而一旦克服将得到巨大的收获。
为进大学参加社团?
在一些家长和学生眼里,进社团的主要目的是便于申请大学。当孩子在美国中学真正参与到社团中去,他们会发现其中的意义。
尽管父母不在身边,学校丰富的安排让苏珊一点也不想家。“有时周末都忘了跟我们联系。”苏珊妈妈说,周末学校安排的活动很多,女儿积极参加,像什么一起去打真人CS,一起打保龄球,一起去品尝火锅,甚至女孩子去做指甲,最开心的,是露营。女儿和同学们一同参加“童子军”,去到自然公园,搭帐篷,向老师学习户外生存技能,真是幸福感满满。“我们会去爬山,在山坡上扎营。”苏珊说,自己学会了打各种安全结,还从老师那学到了不少野外自救的知识。
参与社团反过来能促进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更主动地学习。在旧金山附近的圣多明戈中学读十年级的康内(音)目标是斯坦福大学,她又是戏剧社团的主席,校网球队队员。康内妈妈说,为了一个演出或比赛,孩子时间都放到上面,有时会担心她学习时间不够用。有几次,社团活动结束后天色已晚,康内洗漱完毕后上床。可妈妈发现,凌晨三点孩子房间的灯又亮了,走过去一看,康内已经起床在写作业,因为第二天要交。
已进入西北大学的田田说,在高中阶段的社会实践,帮助自己确立了专业目标。她参加“童子军”,当排球队经理,又去医院做义工,原来腼腆的她发现自己很喜欢交朋友,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最后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为此,她甚至放弃了芝加哥大学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