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金色课程
把快乐童年还给孩子
2009年,上海市金山区第一个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于一体的教育园区——金山教育园区落成并投入使用。同年,原金山区临潮小学迁址于此,并更名为金山小学。多年来,学校努力调动社会各类资源,以优化全方位育人体系为重点,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不断完善、建构金山小学的“金色童年”课程体系,深入实施“表现性学习”科研项目,探索形成“综合性表现性评价”的机制,以艺教、体教、医教结合引领学校发展。
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更是反映了教育回归育人的本源,在按要求上满各类规定的课程外,充分挖掘校本课程,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开设了水墨画、十字绣、节日色彩、射箭、OP帆船等49门校本课程。
以课程为媒
优化“新优质学校”
2014年4月,在金山区教育局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下,成立由金山小学领衔,由石化五小、山阳小学、钱圩小学、廊下小学、漕泾小学共同参与的“新优质学校”项目研究“金山小学共同体”,聚焦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要素开展改革实验,通过共同体资源优势,形成学校集群发展的有效模式。
项目成立一年多来,共同体以课程为媒,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梦想,始终遵循尊重差异、包容差异、于差异中寻找共同体的生长点的规律,发挥领衔学校资源优势,师资优势和研究优势,整合校际间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共同体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构建了一个合作、互助、分享的教育协作发展组织。
完善课程体系
促共同体追梦想
围绕着“为每一名学生的健康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金山小学凭借近几年在“医教结合、体教结合、艺教结合”三方面的大胆尝试,不断夯实基础型课程,完善拓展型课程,开发探究型课程,基本形成“以‘金色童年’为价值取向,以丰富性、表现性为特征”的“金色童年”校本课程群。
为完善“金色童年”课程体系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基础素养,学校又创造性地提出以发展学生能力和良好个性为价值取向的“表现性学习”方式,实施表现性综合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能力。依托“‘金色童年’课程群”建设的经验,从目标研究、教学实践、评价实施等方面入手,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基于课标的表现性教学与评价之路。
与此同时,金山小学也积极将探索的研究成果与成员学校深入分享,促进成员学校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在金山小学,一节音乐课的教研会议,金山小学和漕泾小学的音乐老师都会参加,每位老师将自己的特长及专业特色和课程融合在一起,共同研究教法,一首二年级学生的歌曲被编成了由各种小乐器共同演奏的歌,学生们接触到了打击乐,学会了强点节奏。
提升内涵建设
助推品牌特色彰显
在“新优质学校”共同体项目推进过程中,共同体成员学校始终本着“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智慧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以文化融合为主旨,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以《“基于金色童年课程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的实践研究》项目为抓手,借助“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项目推进共同体的合作研究,共同研究教学与评价的实施策略、途径和模式,促进教师从“关注教学方式为主”向“关注学生学习方式为主”转变,从而为每位学生提供合适发展的学习。石化五小立足校情,“开心小农场”和“爱心俱乐部”都在传递育人价值;山阳小学创造性地将区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将学校的外来人员随迁子女融入“山阳文化”;钱圩小学以棋文化建设为抓手,丰富学校的内涵发展;廊下小学的“双十景”承载着百年历史,莲湘校本课程也成为品牌;漕泾小学构建写字特色校本课程,并将课程成果辐射至共同体成员学校,实现资源共享。
这些实实在在发生的教育进步,带动家长的观念在不断转变。家长们能够关注到孩子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新优质共同体”的推进,不断实现着“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是优质”的目标。
作为全市率先推进“新优质学校”建设的区县,金山区在未来的日子里将再次率先推进“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力争两年后90%的学校都能成为金山区的“新优质学校”,让金山教育的品牌特色日益彰显。新民教育中心 陈乐